眾臣聞言沉默了,聽蕭鼎這意思,陳國難道還想打?
那投降幹什麼?
蕭鼎道:“隨著戰事深入,蒲州的陳國百姓聞聽臣大軍來到,便也逃離了大半,但滯留在蒲州的百姓亦有數十萬,而在柳州城時,陳國花了銀錢將一半百姓贖回,如今尚有三十多萬的陳國百姓仍在蒲州。”
三十多萬對於一州之地已經算是很少了,都不及燕都一城百姓多,若是再將這些人也放回陳國,那燕衛之蒲州就成了空城死城。
“陛下,臣以為,陳國的要求,我們不能答應。”
李烜面無表情道:“聶卿有何看法?”
聶含山道:“古來征戰,不外乎攻城略地,掠奪人口百姓,如今我軍乘大勢得勝,斷然沒有與陳國妥協的理由。”
“聶大人此言差矣,但看陳帝的意思,若是不答應,那便是要再起戰端的,蒲州之地他都不要,偏偏要這三十萬百姓,也是足見其誠意了。”
李烜聞言看去,正是張維。
張維道:“我大燕既然已經得了大片陳國土地,便是展現一下大國風範又如何?將人放回,以止兵戈,也不至於辜負了蕭將軍等人的一番血戰。”
蕭鼎哼道:“張閣老此話,蕭某可不敢苟同。我等浴血奮戰,便是要為燕國,為陛下求得寸土寸民,若是輕易將人放回,那才是辜負了那些戰死的將士。”
張維哼道:“但若是戰,蕭將軍覺得燕國還有一戰之力嗎?陳國有決心,我們適時退讓有何不可?”
“陳帝敗軍仍然有一戰之力,難道我大燕得勝便失了再戰的勇氣了嗎?”
燕國並非是不能戰,但是如果再戰,便要傷到根本了。
其糧草徭役銀錢必須再度調動,李烜這些年苦心經營,方讓燕國各地安逸,白羊關一戰雖是大大揚眉吐氣,但是李烜卻不願意動了燕國的根基。
不是燕國不能打下去了,李烜之所以讓李修涯求和,一來是覺得已經取得了相當的利益,足夠了,再多,便不好消化了。
二來確實是錢袋子遭不住,李烜又不願意為此橫徵暴斂。
現在雖然陳國也賠了錢割了地,但是李烜進取的銳意也消退了不少。
張維也好,聶含山也好,他們都看出了李烜的心意。
但是好容易到手的這麼多人口,就這樣放回去,李烜心中多少也是不甘心的。
只能說,李烜在此事上面有些優柔寡斷了。
不過也可以理解,這一戰已經是近百年來燕國的第一次主動出擊了,當然也是李烜的第一次主動出擊。
當時李烜也是猶豫猶豫再猶豫,思量了許久才最終有了這個決定。
但是眼見這損失越來越大,李烜覺得有些心慌了,遭不住了,這才艱難的下了停戰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