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門體測開始了。
高考的體測,並不會採用源能探測器。
因為探測器探出來的東西,不能保證百分百準確,高考是根據考生的提舉力量、標準出拳力道、跑步速度、閃躲反射能力等等綜合指標,計算考生的力量、敏捷和體質數值。
這一過程,是不允許呼叫源力的。
而且,考生全程是單獨測試,看不到其他人的成績。
夏立抽到的是A23考場的9號,他排隊去做了力量測試。
輪到夏立後,他進入考場隔間。
裡面空無一人,一切都要根據電子提示音,按照預先設定的程式操作。
“考生請在螢幕上輸入提舉重量,請注意量力而行。如果實際提舉時發現重量不合適,可以隨時調整。”
夏立看了看場中的重力槓鈴,在螢幕上輸入4000的數字,然後弓腰抓起槓鈴。
嘿——
一把輕鬆提至膝蓋上方,腰背挺直。
“4000公斤,提舉成功。成績已記錄,是否再次嘗試?”
夏立覺得輕了一點,往上加了500公斤。
一抓,又輕鬆起來了。
“4500公斤,提舉成功。成績已記錄,是否再次嘗試?”
夏立就這樣半噸半噸地加,等到感覺差不多了,再往上加個兩百公斤、一百公斤的,力求測出自己的最大提舉重量。
最終,夏立的成績定格在了6157公斤,也就是6.157噸。
標準出拳力道的測試,是用標準出拳姿勢,在拳擊機上面砸一拳。
這一過程,不允許透過扭胯發力等等調動全身的動作,只准許紮好馬步來一拳,為的就是測最真實的拳力,而不是測爆發力。
夏立扎好馬步,默默調息之後,一拳毫無花俏地轟了出去。
嗵!
嗡——
拳擊機一陣顫抖,最終螢幕上給出了成績。
標準拳力:148672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