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周羽帶著一眾學生來到城北。
這裡乃是華陰縣最大的蟋蟀市場,買賣蟋蟀的,鬥蟋蟀的,看熱鬧的,想撿漏的……人氣相當旺。
轉了一會,周羽見到前方圍了不少人,一個個大呼小叫,想來場中正斗的激烈。
於是,便走了過去。
一進人群,便見場中擺著一張小桌,桌上有一個陶瓷的鬥盆,盆中,一大一小兩隻蟋蟀正在激鬥。
民間之所以盛行鬥蟋蟀,那是因為蟋蟀有著好鬥的天性。
雄性蟋蟀往往會為了保衛自己的領地或爭奪配偶權而相互撕咬。
捕捉到手後,稍加餵養,便可以用於與別的蟋蟀鏖戰。
重要的是,蟋蟀與蟋蟀之間撕咬也是講究技巧的,並非一見對手便衝上前去亂咬一氣。
遇到對手之後,首先會振翅鳴叫,這是為了給自己加油鼓勁,同時也是恐嚇對手,滅對手的威風。
這一點,跟人類戰爭相互吶喊,擊鼓鼓舞士氣是一個道理。
在打鬥的過程中,蟋蟀也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戰術,除了用嘴撕咬之外,還會用頭頂,腳踢,並且還會不停地變換方位,以尋找最佳的攻擊或是防守位置。
一個小小的蛐蛐罐,擺放在桌上,便能欣賞到一場精彩的打鬥,這的確也是百姓茶餘飯後的一種絕佳消遣方式。
鬥蟋蟀興於何時何地已經無從考證,最初只是一種消遣的娛樂方式,但慢慢的卻演變成了一種賭博的方式。
一些王公貴族鬥一場蟋蟀,賭注動轍百兩銀子起步,高者甚至還有賭上萬兩銀子的。
也因此,將小小的蟋蟀炒至天價。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蟋蟀都值錢,還得看品種、品相。
一般來說,蟋蟀個頭大的相對戰力也強。
但此時,鬥盆中那隻大塊頭的蟋蟀卻一個勁地退讓,反倒是那隻個頭小的蟋蟀趾高氣昂,窮追猛打,不時振翅鳴叫,佔盡了上風。
“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一個身著錦服的中年男子一臉鐵青,一頭冷汗,一副不敢置信的樣子喃喃自語。
他正是那隻大塊頭蟋蟀的主人,這隻蟋蟀的品種稱為墨蛉,民間一般稱為黑頭將軍。
華陰縣也有這個品種,但與其它地方出產的墨蛉有所區別,頭部有一條明顯的青線,稱為青頭墨蛉,算是獨一無二的品類。
中年男子的這隻青頭墨蛉雖非上品,但也算很不錯的了,當初花了一百多兩銀子買下,與人賭鬥,已經賺回了近三百兩。
卻不曾想,今日竟然輸給了一隻貌不起眼,又是第一次上陣的小蟋蟀。
而那隻小蟋蟀的主人看樣子應該是個書生,而且也不會鬥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