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冬去春來,萬物復甦。
眼見著學生們一副朝氣蓬勃的樣子,再加上春光明媚,周羽興致一來,決定仿效孔夫子帶學生外出遊學一番。
不過,未成年的不帶,以免發生意外。
時間計劃半個月左右,帶一眾學生出去領略一番山水田園風情。
不少讀書人只知讀死書,羞於肩挑手抬,卻忘了《論語》有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總之,周羽的理念就是要讓自己的學生多方面發展,不僅僅是為了應試而讀書。
純粹為了應試而讀書人的,只能叫書呆子。
周羽一宣佈訊息,一眾學生不由歡騰不已,畢竟天天呆在學館裡讀書肯定會有些悶。
經過自願報名以及篩選,最終確認了二十名學生一同隨行。
喬生得知訊息後,找到周羽說也想一同出去走一走,散散心。
對此,周羽倒也沒拒絕,反正還有林興德在,照管二十來個學生輕輕鬆鬆。
決定了行程之後,周羽吩咐張大膽準備了一駕馬車,裝上一應物品隨同一路出發。
出城之際,一行人浩浩蕩蕩,引得百姓們紛紛駐腳圍觀。
此次出行畢竟要出入於荒野之間,所以周羽吩咐每個學生都佩戴了長劍。
這可不僅僅是用來做裝飾的,學館裡但凡年齡稍長一點的學生,都要練習拳腳、劍術等等。
而且馬車上還備了幾把弓箭以及一些漁具,方便野外狩漁。
至於換洗的衣服、日常用具之類則由學生自帶。
出了城,一眾學生心情大好,也不知誰帶了個頭,一個個高聲說起了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嬰寧也忍不住湊了個熱鬧,學著其他人搖頭晃腦吟了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