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這時,山騎營才姍姍來遲。
不過也不能怪他們,山騎營所用的戰馬都是體格健壯,不善衝刺的高頭大馬。山騎不善快攻,一般是用於協助防守,或者作為第二梯隊的發動進攻的,協助擴大戰果。
山騎營,軍容嚴備,攻或不猛,守定厚重。
趙王軍的指揮並不求山騎營可以擊敗楊妙真,甚至不奢求可以抵擋住楊妙真的進攻,只要能夠拖延住楊妙真的進攻速度,對於趙王軍的戰局就夠了!
楊妙真帶兵殺到了趙王軍山騎營之前。
楊妙真雖然是綠林出身,但是在曹雪陽建立新龍武軍的時候,楊妙真曾經跟隨曹雪陽前往御林軍、天策軍……考察,對各軍的編制、兵種進行學習和改良。
軍中的騎兵,不過是輕重兩種。
輕騎兵優點在於輕騎快馬,來去如風,無論是奔襲、襲擾,突破都有上佳的效果,可以說大周的天子六軍之中都有輕騎兵的存在,包括湊數的長林軍中也有八百輕騎。
然後就是重騎兵,人馬披甲,衝陣無雙,在平原之上,但凡敵將的陣戰水平稍微低一點,就可能被重騎兵衝得七零八落。
但是眼前趙王叛軍的這隊騎兵卻與這上面二者截然不同。
這是一支混編了步兵的騎兵,戰馬高大披甲,但是行動卻顯得有些笨拙緩慢。
這不由讓楊妙真皺了皺英氣十足的柳眉。
這是趙王自主研究出的騎兵戰法,捨棄了騎兵部份的速度優勢,來強化其攻防屬性。
一般情況下,騎兵在失去速度賦予的衝擊力後,面對步兵很難有優勢,但山騎營配有步兵協助攻防,使得其略顯笨拙的缺點被最大程度地彌補。
這與藍星二戰時期的坦克戰法類似。
當時主流的坦克戰法就是兩派,一是以德意志為首的裝甲部隊,擅長的就是快攻,這些坦克便是騎兵的現代替代產品,以閃電戰聞名天下。
一是以美利堅為首的裝甲部隊,打仗有飛機炸,大炮轟,步兵跟著坦克衝這三板斧。
這就導致了德意志的裝甲師裡全是坦克,步兵師裡只有步兵,而美利堅的步兵師到處都是鐵王八。
趙王的這支山騎營的理念,類似於後世美利堅的理念。
以山騎營配步兵作為第二攻擊梯隊,擴大戰果,徹底搗亂敵軍的陣型。
這支山騎營,無論攻防,都很出色,但這不足以讓楊妙真停下進攻的步伐。
“近衛營,隨我,馬踏千軍!”
全部變慢的衝鋒速度,因為楊妙真的加速再次提起。
近衛營的軍勢開始在楊妙真的身上匯聚!
山騎營的統領見楊妙真如此託大,心中也是羞惱,這是完全不把他們放在眼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