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九百八十三章 禍起東海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八十三章 禍起東海 (2 / 4)

前唐建立之後,在太宗、高宗兩大雄主手中成為了當時最強大的帝國,同時期的東西突厥、高句麗、吐谷渾、鐵勒、西域三十六國都被前唐之威壓得瑟瑟發抖,唯一能夠喘息的,只有依靠地利之勢的吐蕃。

前唐的經濟文化空前繁榮發達,聲威遠揚,對東瀛以及東海各國都有巨大吸引力。

東瀛透過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對神州更加仰慕嚮往,出現學習模仿神州文化的熱潮。

從東瀛的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的二百六十年間,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東瀛所謂的“大和文化”其實不過是從前唐文化之中學得了皮毛而已。

東瀛最後一次指派遣唐使之時,前唐剛剛勉強平定了黃青帝之亂,藩鎮割據、宦官擅權、朋黨之爭,國勢江河日下,文風逐漸衰頹。

東瀛倭族,宵小奸邪之輩,畏威而不畏德。

前唐的衰弱,讓東瀛的狼子開始滋生野心,對於神州少了一分敬畏,多了三寸貪婪。

此後曾經多次想要入侵中原,皆被擊退。

但他們骨子的貪婪讓東瀛時刻想要圖謀神州大地。

而最近,這個機會似乎又來了。

他們從神州之地得到了情報,神州最大的藩王,趙王朱楷起兵靖難。

大周朝廷的注意力已經被趙王所吸引,此刻正是他們突襲東海的大好時機。

此前的東瀛已經暗中派出多支精銳的浪人武士,假扮海盜,在東海之濱燒殺搶掠。

初時,普通的城防軍和團練完全不是這些人的對手,沿海之地雖然有精銳神武軍士卒防守,但他們駐紮之地皆是要地,不可輕離,就在六軍都督府要調精兵、水師鎮壓之時,楊清源向兵部和六軍都督府保舉了一個人。

原三水關巡檢,後因戰功升遷為遊擊將軍的戚元敬。

當時的楊清源雖然已離京城,但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

剛剛登基的麟德天子加封楊清源為太子太師,輔國大將軍。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多為虛銜無實職。

而輔國大將軍也是武散官,雖然是從一品,但是並不掌軍權。

不過此處就可以看出當時楊清源的影響力。

新任檢校龍武軍大都督曹雪陽是他的紅顏知己;新任內閣首輔錢牧謙是他的座師;下一任內閣接班人王華是他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他保舉的人,自然受到了兵部和六軍都督府的重視。

戚元敬這個沒什麼大背景的剛剛勉強邁入中層將官門檻的遊擊將軍被任命為平倭將軍,由他編練新軍鎮壓沿海倭寇。

但有的時候,就不得不服楊清源的眼光,內閣兵部、六軍都督府對於楊清源這種胡亂保舉無名小輩的行為是頗有微辭的。

你楊清源固然用兵如神,在軍中德高望重,但也不能隨便指派一個自己的親信去平倭吧!

只要戚元敬平倭失敗,他們就可以憑藉此為突破口,來削弱和化解楊清源的威望和光環。

然後,他們就沒有然後了。

戚元敬與薊西統兵千總陳伯俸一起來到義烏縣城,拿著批文找到縣令趙大河,募得三千人,又迫於人心難得,違令增選一千,令趙大河為監軍。

隨後戚元敬帶著招募到的四千新兵前往山陰進行嚴格的訓練。他首先用保家衛國的思想教育士兵,牢記是為解除百姓禍患而戰的。同時嚴明軍紀、嚴格賞罰。隨後教授武藝、編練陣法。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