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我軍中,將不顧軍先退者,立斬!”
“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
“敢違軍令者,格殺勿論!”
王聰手持寶劍,釋出了軍戰連坐法,這是晉陽保衛戰時已故太保於忠肅公首先發布的,效果出類拔萃,被軍中大將爭相使用。
此時趙王軍中軍心動盪,井陘之戰中,淮陰侯靠的就是奇兵突襲大營,官渡之戰的正面勝負也受到了烏巢起火的影響。大營被偷襲,在任何一場戰爭中都幾乎是足以讓勝負天平傾斜的條件。
但不是決定,王聰還有兩大勝機。
第一就是強攻龍武軍大營。在後漢官渡之中,真正的勝負手不是烏巢的糧草被燒。
其二,就是等待邱福從背後的偷襲。
以官渡之戰為例,雖然烏巢是袁軍糧草的囤積地,但是當烏巢被偷襲之後,袁軍雖然軍心微亂,但尚未到山窮水盡之時。
張儁乂和高覽尚且手握袁軍最精銳的兵馬,正在強攻曹魏武的大營,一旦大營陷落,曹魏武就算是偷襲了烏巢,也沒有辦法改變戰局。
官渡之戰的勝負手還是在張儁乂和高覽身上。
在得知烏巢被攻的時候,張儁乂第一時間就提出了救援烏巢的觀點。郃說紹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瓊等;瓊等破,則將軍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這個判斷從後續的發展來看,是十分準確的,張郃的戰術判斷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這個時候,袁本初麾下最大的內鬥選手郭圖開口了,“郃計非也。不如攻其本營,勢必還,此為不救而自解也。”
張郃的計策不對,不如進攻曹操大本營,曹操勢必回救,這就叫不救自解。
這一波就是摹仿圍魏救趙,模仿了個寂寞。
圍魏救趙這陽謀不僅僅是軍事上的,更是政治上的。
龐涓若是回援,則中孫臏之計,若是不回援,則會被君主當成有異心,也是死局。
不管戰局如何發展,主君的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若是為了勝利不顧主君安危,這種將領就算再能打,也不會被重用。
破這種局勢的只能靠主君,將領是沒有辦法的。
若是主君能像光武、李二鳳那樣,不僅僅曉暢軍事,而且心胸開闊,有足夠的自信,圍魏救趙之局自然被破。
否則就是死局。
郭圖明顯沒有學到精髓,雖然大營對於曹魏武來說很重要,但並非必救不可,而且他早有防備。
袁本初命張郃、高覽率重兵攻打,久攻不下,而烏巢淳于瓊被破,軍心大亂。
這時候豬隊友郭圖再次出手,為了推卸責任,他進讒言道,“郃快軍敗,出言不遜。”意為張郃盼望我軍儘快打敗仗,所以出言不遜。
張郃、高覽驚懼之下,率麾下兵馬燒掉了攻城器械,投靠了曹操。
袁軍主力大軍的投降,決定了官渡之戰的勝敗。
現在的情況與官渡之戰極為相似,王聰正率部圍攻龍武軍的大營,而己方的輜重糧草被南軍所偷襲。
王聰選擇的便是正面強攻。以冷酷之軍法,強行鎮壓軍中騷亂,隨後繼續圍攻。
這一波的決策,沒有任何問題,若是此時,他選擇率軍回援,才是真正的戰略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