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九百七十八章 兩岸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七十八章 兩岸 (1 / 4)

趙王的謀反對於大週中樞來說,是一次巨大的反叛,但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自王華為首的內閣中樞成體系之後,他們就一直在做一件事——改革。

用定義來說,改革就是對舊有的生產關係、上層建築作區域性或根本性的調整,對政治、社會、文化、經濟做出的改良革新。

用人話來說,改革就是你透過敲敲打打改裝更新,讓舊的機器運轉得更流暢,讓原本的小毛病都在這次改裝中修復或者弱化。

幹這事情的人,一般在政治上都有非凡的卓越。

比如前秦商君、前宋王安石,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張太嶽。

每逢改革,都會遭到原本的既得利益者的反對。

革命是一刀斬決,改革是鈍刀子割肉,無論是哪一種都是遭人恨的。

從商君到王安石再到張太嶽,最終的下場都不算太好。

大周是一個農業的國度,國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土地與人的問題。

小農經濟時代,人民的生活期望是極低的。只要有地種,有糧食吃,有衣服穿,就能夠繼續生活,若是能夠吃飽,那就是盛世降臨。

但土地兼併,這是歷朝歷代都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

而楊清源在之前與王華等人的探討中,提出了兩條可行之路。

第一條是緩解之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但是能極大程度的緩解土地兼併帶來的階級矛盾。

這是現在內閣中樞主推之路——攤丁入畝,鄉紳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是將原本的丁銀(人頭稅)併入田賦徵收的一種賦稅制度。丁銀與田賦以田畝多少為徵收依據,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負擔。

這樣一來,無地、少地的農民,賦稅壓力便會驟然減輕。土地越多,交的稅也就越多,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輕地主兼併土地的熱情。

原本兼併土地就是一件對抗朝廷國政的事情,只是因為有利可圖,所以大家才去做。攤丁入畝這麼一搞,讓原本有利可圖的事情,利益大大削減,甚至無利可圖,那誰還願意幹這種事情呢?!

然這只是緩解之法,人骨子對於土地的執念不是靠削減其利能夠解決的。

即使王華為首的內閣手段已經很溫和了,依舊引起了不少地主的激烈反抗。

尋常的地主對於朝廷來說,處理起來沒有什麼壓力,真正的麻煩是那些豪門世家。

前唐覆滅之中,黃青帝殺入長安,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

關隴之地的世家幾乎被他殺絕,就算僥倖有人存活,也難成氣候。

反觀齊魯燕趙之地的世家,雖然也因戰亂有所損傷,但相比關隴卻根基仍在。

這些人現在就是大周的大地主,也是反對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最激烈的人。

他們或是在天下士林之中有極高的聲望,又或是當地聲隆的鄉賢。

而現在趙王取得了這些人的支援,其方式也很簡單,他承諾只有能登臨大寶,那就將這些亂命、錯命,全數掃除。

只此一承諾,就足以讓他們拋棄朝廷,轉為支援趙王。

只是同樣的,朝廷也可以將附逆的帽子扣在他們的身上……也不能算是扣帽子,他們支援逆渠朱楷,這是事實。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