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麟德天子臉上也洋溢著笑容。
這位天子雖然年輕,但向來是喜形不露於色,就算是當日聽聞趙王起兵謀逆之時,麟德天子的臉上也沒有過多的表情。
“龍武軍大捷的訊息,諸君應該已經收到了吧!”
“陛下,剛剛兵部上呈捷報,言趙老將軍在雁門關外大敗趙王叛軍,這是兵部呈上的詳細戰報。”
對於這個訊息,麟德天子其實早就知道了。
雖然他很少過問具體的政務,但是朝廷暗六部依舊是效忠於天子的。
暗六部的迅雷鴿的速度比八百里加急還快,不過若不是十萬火急萬不得已,軍情是不會用迅雷鴿傳遞的。
一是因為迅雷鴿的安全性保密性得不到保障,容易被攔截丟失。
二是則是因為……貴,迅雷鴿這玩意雖然飛行速度天下無雙,但是真的很費錢。而且不是有錢能培養出來的。千隻靈風鴿中才會出一隻迅雷鴿。其珍貴可見一斑。
不管如何,反正麟德天子比兵部先一步知道了雁門關的勝績。
“趙老將軍年雖然年邁,但寶刀不老。這邱福乃是逆王朱楷的大將,以悍勇著稱,在朱楷與女真的作戰中,邱福向來是身先士卒,立下戰功赫赫,在趙王叛軍之中威望不低,趙老將軍以弱旅將其陣斬,極大程度地打擊了趙王叛軍的囂張氣焰,動搖了他們繼續進攻的決心。”
聽著麟德天子的話,眾臣連連點頭。
隨後一個大臣出列問道,“陛下,既然此刻龍武軍大勝,何不令龍武軍乘勝追擊,一舉平定逆王朱楷之亂。”
此人的話語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認可。
五萬龍武軍加上三萬地方守備部隊就能打的趙王麾下的大將大敗,連性命都留下了,可見趙王這個“最能打的塞王”,“李承恩之下第一人”的稱號,多半也是吹噓出來的。
現在御林軍整編的十萬精兵已經開赴前線,由趙天麟統一指揮,想來要對付趙王,不過是易如反掌。
就在眾人以為天子會順水推舟答應之時,十三的話卻出乎了眾人的意料。
“戰略謀劃者乃六軍都督府之職責,臨機變通者所賴者前線將士之判斷,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我等身在神都,不可妄令!”
十三雖然沒有上過戰場,但是他的老師,是卻是戰術和戰略上的高手。
楊清源在教導十三的時候,對於具體的為政手段,基本沒有傳授多少。
因為十三非嫡非長,從小就沒有被當成繼承人培養。
楊清源只能選擇在最短的時間內教十三最有用的東西。
太宗文皇帝給十三留下了一個殷實的底子,十三不需要當景帝,他要當武帝,當宣帝,要對外開拓!
這樣的帝王,最重要的就是知兵。
知兵並不是想要十三能和劉宋武帝劉寄奴、光武帝劉秀、前唐太宗文皇帝李二鳳那樣,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知兵的天子,要能看懂戰術,有戰略眼光,不會隨意指手畫腳。
藍星上就有三個假裝知兵的天子,和上述三條截然相反。
其中一個就是趙宋太宗,又稱“宋車宗”,這位大佬具有獨特的指揮風格——畫圖式指揮。他極度倚賴預先制定的陣圖去指導和干預前線將領的行動。
太平興國四年,在宋軍第一次幽州潰敗後,遼軍大舉南犯,當崔彥進、崔翰等人領軍迎敵前,太宗宋太宗不但預先安排了“會兵、設伏、夾擊”的戰略部署,還親自授予諸將陣圖,“分為八陣,俾以從事”
宋軍按照宋太宗趙光義的八陣圖,宋軍將八萬主力分成八個陣,各個陣相距一里左右,正面迎擊遼軍。宋軍將士一看宋太宗趙光義這位“軍事天才”安排的陣型,感覺這場仗沒法打,因為這個陣型很容易被遼軍的鐵騎分割包圍,宋軍將士在開戰之前毫無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