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家之人自然是以慈悲為懷,但這清源劍君,卻是我佛門大敵啊!”
……
如果楊清源僅僅是一個普通的道門中人,爭議或許沒有那麼劇烈。
可楊清源對於佛門來說,卻是猶如天魔的存在。
在楊清源主持下,朝廷開始對佛門收取稅款,所有的香油錢都必須經朝廷的稽核登記,收取百分之二十的所得稅。
而佛門的地產也需要收取糧稅。
在場的高僧自然是不在乎這些的,但佛教不同於佛門。
佛教是需要信眾,需要宣傳的。
而香油錢需要為佛尊塑金身,土地需要建立寺廟供養佛寺。
這些對於佛教的宣揚來說,都是必要的東西。
在座高僧不在乎阿堵物,不在乎紅塵名利,可他們卻被佛教裹挾,處於佛道之中當中。
當然這個佛道之中,也是有佛教挑起的。
作為天竺傳入的教派,在佛教眼中,最大的敵人就是道教。
要想成為本土最大的教派,佛教就必須要擊敗道教。
這是數千年佛道之爭的源頭。
佛門靜心苦修,道門清靜無為。
但佛門和道門卻註定被佛教和道教裹挾,陷入鬥爭之中。
而楊清源還不僅僅做到這個地步,他甚至還在計劃推出道士僧人的考核制度。
據說在神都已經開始試點了。
從此,再不是什麼人都可以上山當道士,剃度出家為僧的了。
必須透過大周的專業性考試。
道教的考試內容為《道德經》、《黃帝陰符經》、《周易參同契》、《周易》、《南華真經》、《通玄真經》、《沖虛真經》、《洞靈真經》……
佛教的考試內容為《華嚴經》、《法華經》、《愣嚴經》、《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
考試內容分為客觀題和主觀題。
客觀題即選擇題和判斷題,選擇題分為單項選擇、多項選擇和不定項選擇。
主觀題則是論述題和註釋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