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克明也是主動問道,“狄大人,你既然有六扇門情報,可知楊侯現在何處?!能否及時趕回?!”
吳克明起於微末,用兵謹慎,他雖然自負不輸趙王,但若是能得楊清源之助,便更有把握勝過趙王。
狄知遠搖了搖頭,“我對於楊侯的行蹤,也不能確定,但是根據天機樓的說法,楊侯此刻正身處於南疆之中。”
麟德天子也開口道,“老師此前曾傳書六扇門總捕頭柳獨峰及神侯府諸葛正我,邀他們二人南下滅魔,此次敵手亦是非同小可!短時間內,恐無法趕回!”
在得到確認之後,眾人內心的打法也就開始改變了。
楊清源在,自然有在的打法;不在也有不在的打法。
麟德天子登基快四年了,朝廷實力也是飛速發展,府庫充實,上下一心,不至於會畏懼區區一藩王的謀逆。
“這是錦衣衛和護龍山莊提供的燕趙之地的糧食流通和趙王府的採購清單,從賬面上來看,趙王府最多比我們預計,多出三十萬石。”
一直沉默的李澄光發言了,在於延益身殞之後,便由他暫代兵部尚書之職。
麟德二年,李澄光正式升任大周兵部尚書,任武英殿大學士。
因為楊清源的設計,大周兵部和六軍都督府的職權分離,軍備、後勤、募兵、考功等與戰爭無直接聯絡的職權歸兵部所用。
與軍中作戰有關的職能歸六軍都督府所有。
“依照我大周士卒的日常標準,普通軍士每日可二升米糧,一個月就是六鬥米糧。馬匹每日精料三升,乾草一束約一升,一個月就是九鬥糧三石草。一萬兵馬,算上戰馬和馱馬,月消耗糧食在三萬石左右。若是在算上後勤消耗,那便是六萬石有餘。以趙王麾下的兵馬數量,他手中的糧草不可能支撐起他麾下大軍長期作戰。”
戰爭情報學,這是大周情報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楊清源提議,錦衣衛、護龍山莊等一力籌建。
其目的就是為了大周的戰爭服務,原本大周的敵人是後金和北乾。
後金被滅、北乾被牽制,大周戰爭情報部門的工作重心也就移到了趙王身上。
對於燕趙之地的糧食流通,兵部之中皆有備案。
李澄光仔細一算卻發現事情不簡單。
王華當即提出反對意見,“趙王既然決意起兵,定然不會是倉促行事,他必然是透過別的途徑收買了糧食。”
“可糧食不會憑空出現,草料還好說,趙王可以從北境獲得,但是糧食作為戰略物資,大小糧商在我兵部皆有備案,不可能有糧食多餘。”李澄光否認道,“且,我之前與楊侯也曾探討過這個問題,楊侯的意見與我一致。”
資料只能偽造,不能騙人。
但資料本身沒有問題,從資料得出的結果自然不會有問題。
楊清源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這場會議雖然楊清源不在,但是他的存在感卻很高。
“李尚書可以確認?!”王華聞言也是輕輕捻鬚。
“這是自然!”李澄光對於自己的業務水平很自信。
戶部尚書也開口贊同道,“李尚書所言不錯,這幾年的糧食產量,戶部有詳細的記載,趙王或許能夠賺到錢,但糧食是變不出來的。”
吳克明遲疑了一下,“會不會是趙王花費巨資從北乾購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