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九百二十章 龍武軍營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二十章 龍武軍營 (1 / 5)

新編神武軍大營。

中軍大帳,一個女子正在翻看這一本已經被翻爛的書冊——《軍事訓練百科全書》,看這個書名就該知道作者是楊清源。

正是龍武軍大都督,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平陽女侯曹雪陽。

麟德天子登基之後,楊清源因為某些原因,退出了大周權力中心的舞臺。

但他手中的兵權、政權、威望需要有人來繼承。

王華、李尋歡、狄知遠三人分別接過了內閣、都察院、大理寺的權力,成為朝中最堅實的支柱。

而楊清源在軍方中的威望,更甚朝中,自然也需要人來接手。

楊清源和於延益的威望,並非僅僅來自於他們的戰績。

更重要的是二人曾經聯手對天子六軍的待遇進行了改革。

首先在天地錢莊之中設立了專門的軍餉賬戶,有兵部、戶部、六軍都督府一同管理,都察院和大周皇室負責監管。

保證了大周天子六軍的將士的軍餉,同時大幅提高中層將官的待遇,能夠如實發到將士們的手中,杜絕喝兵血,吃空餉的行為。

但是都察院,三年之內就在六軍之中查處了七十九件兵血、空餉案,極大地收穫了中下層軍官的軍心。

此外楊清源還提高了軍士的地位,在此前,大周的將士雖然不算低下,但也絕對不算高,楊清源提出了榮譽的概念。

立忠烈祠,為國戰死的將士,皆可入其中,香火三百六十五不絕,族內有宗祠的,由朝廷將靈位護送入宗祠之中。

凡家中有服兵役之人,減免賦稅,不必服徭役,見七品以下官吏可不拜!

同時朝廷還為死難的軍人“接絕”,不僅在安葬死者時給予厚葬,對沒有子嗣的死者,可入忠烈祠,每年還出資為其祭奠,以體現對為朝廷捐軀者的敬重和優恤。

提高每個軍士安葬撫卹的金額。原本朝廷的安葬是“軍士不幸死者,吏為衣衾棺斂,轉送其家。”

棺槨大概是白銀三兩,衣衾既斂服大約在五錢。

經楊清源改革之後,朝廷會依據軍士生前的地位,戰功來追贈印綬、贈諡、賜祭、追封、贈冢地、贈繡、贈衣物、贈葬具等。

同時,其子女受朝廷優待,每月發放錢糧,並有朝廷出資修建私塾供其讀書。

又置漏澤園,取“德澤上昭天,下漏泉。”之意,專門安葬無法辨認的戰死士卒。

設居養院,安濟坊。

居養院是用來安置受傷後無人供養的軍士的,這些人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由朝廷出資來供養。

而安濟坊則是特殊的工坊,這裡的人幾乎都是退役的軍士,有的沒有受傷,有的身有輕度殘疾。

只要退役士卒願意,就可以來安濟坊做工。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