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師手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八百二十五章 天師手札 (1 / 4)

楊清源和張之唯沒有在靜室內等太久。

當年血河宗之戰的時候,張玄清雖然年紀尚輕,但他師父張虛靈是那場大戰之中的主力。

虛靈子重傷迴歸天師府後,便將天師之位傳給了張玄清,然後開始編撰其一生所學,寫了一本手札。

而這本手札現在就放在一個火鍋的旁邊。

咕冬沸騰的火鍋,不時地有湯汁濺出,但這個手札旁邊卻沒有沾上半點。

“這就是我師父當年大戰之後編撰的心得以及血河宗的部分隱秘和弱點,他老人家當時便知道血河之災不會就此斷絕,終有一日會重燃,故而苦苦思量,以期能給後人留下對付血河邪宗的辦法。”

楊清源從一旁拿過了這本龍虎山上代天師的手札。

張虛靈一代宗師,他所寫的手札,不敢說字字珠璣、句句箴言,但對於楊清源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同樣是法天象地境,張虛靈的道與楊清源不同,但兩人都是道門高手,所學武藝道典,殊途同歸。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玄門大道上,一氣化三清。

天下道門怎麼也脫不出天人、玉虛、蓬來三脈,任由再多分支,再多派別,追根朔源,都可以從三脈之中尋得其根。

莫說是黃天太平道這樣的外道旁門,就算是血河宗這些邪宗,嚴格意義上,也是道門的分支。

天下萬法,只在一“道”之中。

楊清源一路翻看,現在沒有時間讓他細細印證所學,當翻到手札的後半段之時,楊清源才停下了之前翻閱的速度。

血河篇。

這一章的開篇,張虛靈用了硃筆題寫了標題。

硃筆配合血河二字,平添了三分詭異之意。

翻開手札,一行行文字印入眼中。

甲亥年,天人宗執事長老決明叛出天人宗,自立門戶。

這便是血河之亂的開端,當時的沒有人覺得天人宗有人叛宗是什麼大事情。

就連天人宗自己都習以為常了。

樓觀臺天人宗為道起之地,包羅永珍,各種理念思想碰撞,每年都會有這麼一兩個叛宗而出的人,下至普通弟子,上至人宗首座。

決明子俗家姓衛,嶺南人士,因為一心向道,萬里求法,從嶺南來到終南山學藝。

此人的根骨拙劣,資質低下,然心性堅韌不拔,悟性極高。憑藉著對武學的理解,他在三十歲的時候,配合天材地寶,以常人難以置信的速度修煉到了元化之境。

但洞玄之境作為一道天塹,卡住了決明子。

洞玄之境的門檻不僅僅是修為上的,也是心性上的。

決明子的心性沒有問題,果決甚至於狠辣,向道之心堅不可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