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二十四年的後一年,大周的第三任皇帝,廟號熹宗的朱瞻坤先後冤殺護國有功的楚王及於延益,天下驚怒,民心相悖。
武鄉侯,原大理寺卿楊清源興義兵,行天誅。
代天地蒼生廢厲帝,立新君。
以大學士錢牧謙為首的眾臣擁立太宗文皇帝十三子朱瞻垕繼位。
次年,改年號為麟德。
麟德元年,天子祭天改元,通微顯化真人,道尊張三丰駕臨神都為天子賀,天下終定,民心長安。
而作為新君登基、新政開啟的最大功臣,楊清源的聲音和名字似乎都消失在了茫茫江湖之中。
神都只餘他的傳說,卻終不見他的身影。
將他自己所說的,朝廷事務實在太累,他從翰林院入朝不過五年,大部分時間都在為國事而忙,實在是不夠瀟灑,於是在新君正位之後,以國事託群臣。
攜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瀟灑得讓都察院的三把手,右僉都御史李尋歡羨慕得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時光匆匆,轉眼便是三載。
神都似乎卻是更加繁榮了,坊市之間人流密集。
東市與西市是神都的經濟中心,同時也是大周乃至全世界的重要貿易場所。
神都東市,多是“四方珍奇”,其周圍坊里居住的多是皇室貴族和達官貴人。各種名貴藥材,奇珍異寶,貂皮錦裘、駿馬騏驥,琳琅滿目。
而西市以經營衣、食、藥等生活日常用品為主,但其繁華更勝東市,高樓林立,各種商鋪匯聚。
錢莊、藥鋪、鐵器店、瓷器、絲綢、書鋪、果鋪、煤店、酒樓、茶館、米行無所不有。
有東瀛、高句麗、西域三十六國甚至北乾商人至此行商。
故東市又有“金市”之稱。
商貿之繁榮讓朝廷的稅收都是大增,商稅比例也相應提高。
雖然是一句簡單之語,但其中不知蘊含著多少血腥之氣。
兩年前,王華正位中極殿大學士之位,正式拉開了新政序幕。
每一次的革新都意味著要侵害一部分的利益,所以改革都是伴隨著流血的。
麟德天子聖明,垂拱而治,以國事託諸學士。
平陽侯曹雪陽持武鄉侯印信節制御林、龍武二軍,為新政護法之劍,保京畿乃至天下不亂。
在眾人的通力之下,雖然新政有坎坷,但也算順利。
今日之大周,已有漸有盛唐之初的氣相,若是能夠持續十年新政,必能漸至政通人和之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