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楊清源此時已無官職,但衛澄可不覺得他已然失勢。
說得出格些,六扇門總捕頭柳獨峰在這位楊大人面前就是個狗腿子的形象。
單憑“帝師”二字,就足夠楊清源在朝中呼風喚雨了。
聽完了衛澄的敘述,楊清源的心中是抱有同情的。
一個出身寒微的六扇門捕頭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何等的不易。
但官場上的這些事情卻是難以避免。
血緣、姻親、鄉黨、故舊、同窗、師生,任何一點關係都會影響著官場平衡、人事升遷、政治鬥爭。
這不單單是制度的缺陷,更是人性的缺陷。
再完美製度也需要由人來掌控,只有是人就難以避免的私心。
包括於延益那樣清正之人,在用人處事的時候也不能說絕對的公正。
站的位置不同,看待公正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我不過是一介布衣,如何能令朝中大員易其心智!?”
楊清源的語氣絲毫不變,依舊和剛剛一般平和之中帶著一分疏離。
衛澄雖然心中已經涼了下,但是來面上神色沒有絲毫改變。
人家不幫也是在情理之中,不過是半分香火情,怎麼值得楊清源這個帝師武侯出面?!
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
對於衛澄這個人,楊清源其實是看好的,有能力、有底線、武功也勉強過得去。
但這件事情上,楊清源知道自己是出面的。
楊清源雖然自己不怎麼在乎,但在旁人眼中他今日的身份是何等尊崇?!
別說是他開口說一句,就算是他放一個屁,想要巴結他的人都會聞著味道分析他中午吃了什麼,然後以此來討好他。
在藍星之時,楊清源做監察院丞時曾經和一個知縣交好,兩人閒談之際,曾經笑談道。
知縣大人晚間一夢,若是被縣中商賈得知,怕是第二日這個夢就能變為現實。
一個縣令尚且如此,況今日之楊清源乎?!
想要巴結楊清源這位帝師的,可不是尋常商賈,還有難以數計的官員。
別看百官想要將楊清源趕出神都,但楊清源不是沒辦法留下,但凡他許諾一批人升遷,自然會有人站出來幫楊清源打擂臺,他不過是順勢而為,自離京城而已。
故而楊清源在整件事情裡是不能出現的,否則即便他無意扶持衛澄,在有心的人眼中,也是他屬意衛澄了。
就在衛澄失落之時,楊清源再度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