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你知道錢牧謙代表的是什麼人嗎?!”
朱瞻垕點了點,“錢先生代表的越揚仕子的利益。”
“沒錯,錢牧謙是越揚黨魁!同時也是一三系的座師。那文華殿大學士長孫輔機呢?!”
朱瞻垕對曰,“長孫大學士代表的是關隴集團的利益。”
“那都察院正程青松呢?!”
“嗯……都察院正程老大人,持心公正,平日也甚少和人交往,應當是比較中立的。”
程青松和於延益是比較相近的兩人,在處理公務上都公允執正。
“沒錯,程老大人公允,但他是齊魯人士,朝中的齊黨雖然不說,但一直將他作為精神旗幟。除此之外,朝廷之中還有新舊武勳,宗室,各種力量混雜在一起。想要靠人力平衡,很難!”
很難不是做不到,像太宗文皇帝就平衡得很好。
但這不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
朱瞻垕或許在鍛鍊之後能夠做到,但是朱瞻垕之後的皇帝呢?!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行政權下放,而皇帝充當一個裁判者的身份。”
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其爭議焦點在於行政權。
這裡可以舉一個例子,藍星上的東瀛皇室。
雖然看不上東瀛皇室,但是不得不承認,東瀛皇室是
從公元10世紀開始一直到近代,在這近千年的時間裡,天皇在行政上的權力幾乎一直是被架空著的。
日本政府的行政權從外戚的五攝家傳到大貴族源氏和平氏,再傳到武士政權的北條氏、足利氏、織田氏、豐臣氏、德川氏,總之東瀛皇室從沒有掌握過行政之權,他更像是一個法統的象徵。
也正是因為其不掌行政權,所以使其沒有成為社會矛盾的焦點。
歷代東瀛天皇不但可以置身於行政權更迭的刀光劍影之外,反而可以從中獲利——因為新的執政者在獲取行政權成功後必須要做的事就是去爭取天皇對其合法性的承認。
這是東瀛皇室萬世一系的原因之一。
東瀛皇室選擇擺爛,可大周皇室沒有擺爛的基礎,行政權可以放,但軍權必須在周室的手中。
縱觀藍星上華夏的農民起義,向來是以推翻皇室為目的的。
太平道顛覆大漢,黃巢攻破李唐,李闖覆滅朱明,其實都是衝著皇室去的,而其中推波助瀾的官僚階層,多半會和新的統治者達成協議,大部分人能平安落地,免遭清算。
因為在華夏人之前的觀念中,有家沒有國,自然難以凝聚民眾對國家的熱情。
各階層的利益和國家、皇室利益是不一致的。
若是能使得民眾利益、官僚階級利益和軍方的利益,能與國家、皇室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