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翻譯一下,就是“繼承皇位要優先選擇嫡子,也就是皇帝正妻所生的後代,而皇帝的庶子,也就是除了正妻之外的妃嬪所生的兒子,就算是長子也不能立。即使有奸臣違反規定立了庶子,庶子本人也要安守本份,自己派人給嫡子報信,然後擁立嫡子。”
在呂毅之看來,楊清源跳過魏王擁立吳王的行為,簡直不可理喻。
固然吳王是楊清源的弟子,但魏王年幼,楊清源一樣可以當帝師,然後慢慢教導。
整這麼一出,不是在給自己的政變增加難度嗎?!
奪位之人,若是換成吳王朱瞻垕,以呂毅之的眼光看來,楊清源的勝算至少要少五成。
就在呂毅之打算上前提醒楊清源的時候。
校場在短暫的沉寂之後,瞬間變得混亂、嘈雜!
有數不清的人在相互說話!
片刻後,便有人開始高喊,“楊侯有命,我等自是生死相隨!”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後群情激奮。
“於大人、楚王和楊侯帶著我們和建奴打生打死的時候,這狗皇帝還躲在神都呢!”
“無道昏君,幹他孃的!”
“楊侯待我等如何?!不必多說!”
“反了他了!”
楊清源手微微一抬,群情激奮的校場竟然慢慢安靜了下來,這場面把楊清源自己都嚇了一跳,他好像還是低估了自己的威望,這氣氛明顯不是幾個託能夠營造的。
“願隨本侯為於大人、楚王討一個公道者,向右而轉。”
隨著楊清源的話音一落,校場之中九成有餘士卒向右轉身。
“其餘之人,向左出列。”
楊清源集合的奮武、耀武、練武、顯武四營兵馬,基本都是由原天策軍和晉陽軍改編的,有此支援率也在情理之中。
待到不願跟隨的人出列之後,楊清源握拳高喊,“討公道,立吳王!”
在一瞬的寂靜之後,點將臺下傳來了雜亂的“討公道、立吳王”之聲,慢慢地聲浪越來越大,越來越整齊,到最後之時,校場上的聲浪,如同山呼海嘯,天崩地裂!
“討公道、立吳王!”
此刻已無退路,唯有奮力向前。
——
夜間,大明宮中。
朱瞻坤剛剛陪著皇后周明玉睡下,但突然被人從睡夢之中叫醒。
朱瞻坤知道,這種時候將他叫醒,就算不是天塌下來了,估計也差不多。
在穿戴整齊之後,朱瞻坤向著含元殿後方的御書房而去。
東廠廠督曹正淳、西廠廠督雨化田、刑部尚書曹守正、新任內閣首輔,建極殿大學士李宏毅,文華殿大學士長孫輔機已經在此等候朱瞻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