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武俠修真>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七十章 千古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七十章 千古 (2 / 5)

但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所以在張太嶽死後,被文官集團近乎瘋狂地攻擊。他改革的成果也毀於一旦。

故而,在文官執政的時候,需要有人來制衡文官,不能讓文官集團掌握絕對的權力。

司法、監察、兵事,不能再由文官插手。

鬥爭和制衡有時候才是政治平衡穩定的關鍵。

藍星有位大政治家曾經說過,“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

共和也好,立憲也罷,莫外如是。

有政治必有派系,古今皆然。

於延益看向了楊清源,這不是他的突發奇想,而是早就在有所思考,在牢獄之中,他已經理清了思路。

所以才有了今日和楊清源的這番對話。

“於師,即便是要走限制皇權之路,你也不是必須要死啊!或許還有別的辦法!”

楊清源看著於延益,他不願意這位個人能力品德都近完人的名臣落得這樣一個下場。

於延益笑著搖了搖頭,“清源,你其實看得明白,卻又何必執著呢?!”

楊清源不是不懂,而是不願!

“朱瞻坤弒君的證據已經被銷燬。我若不死,你以何廢立,正天下法?!我死,天下大義才能現。”於延益口中的死,似乎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簡單事情。

“於師!!”

於延益抬手製止了楊清源的話,“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即便是活著,又能苟延殘喘幾年?!為何不成全大義之名。我這十年壽元與千古之業,孰輕孰重?!”

“伱若負有弒君惡名,何以執政天下?況且我也想知道王在法下的世道,是怎麼樣的世道?!”

此時的於延益,已然看淡了生死。

總有一些讀書人不怕死,總有一些讀書人有風骨!

青史不絕,褒獎著如此的正氣。

可楊清源又怎麼能願意於延益這樣死去,從一個法學生的角度看。

一個人的生死和千萬人的生死並沒有區別。

面對楊清源的抗拒,於延益也是早有預料,“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於延益想到他少年時的偶像,文山先生。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