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報!捷報!晉陽捷報!”
一騎飛馬入中樞,捷報通傳都督府。
此刻在內閣中樞值守主事的是建極殿大學士李宏毅。
雖然京畿之中風平浪靜,但是所有人的心都是提起的。
潼關的天險並不能給京畿帶來安全感,更能夠讓京城之中的王公大臣感到心安的,是晉陽城中坐鎮的那個人。
不動如山,堅如磐石!
“李大人!晉陽大捷。”
兵部右侍郎李澄光遞上了從晉陽傳來的戰報,於延益不在,李澄光便是兵部的臨時一把手,一切的軍備之事,包括重各地抽調兵馬,收縮防線,改變防禦佈局,都是由李澄光在一手承辦。
李宏毅聞言,猛然起身,衣角帶動了一大批書案上的奏摺掉落在了建極殿的地面之上。
按理說以李宏毅的城府是不可能如此失態的,實在是晉陽的戰事太過緊要。
反倒是李澄光,常年執掌兵事,反倒更穩得住些。
但李宏毅也管不了這麼多了,從李澄光手中接過了那報捷的竹筒。
原本的蠟封已經被李澄光拆開了,李宏毅將竹筒的中紙箋取出。
待到讀完其上的內容,李宏毅的雙手已經在微微顫抖。
不愧是天子和前內閣首輔範希文最看好的人,於延益之才,他不及也!
七月十二日,後金先鋒大將鱉拜率八旗精兵五萬逼近晉陽。
輔國大將軍、武英殿大學士於率軍於晉陽城東正門迎擊。
時大軍背城列陣,奮力而戰,正面擊潰敵軍前軍。
側後翼伏兵趁勢殺出,大敗後金前軍於晉陽城下,重創敵將鱉拜,斬首一萬兩千餘眾,俘獲八千,繳完好戰馬九千匹,殺傷無計。
以三萬兵馬,正面擊潰八旗五萬精兵,斬敵一萬二,俘敵八千。
這放在當初的龍武軍中,也算是不小的勝績了!
而現在,這場勝利是一支新老摻雜的兵馬打出來的。
於延益的三萬人中,固然有八千神武軍精兵,但剩下的都是荊楚兩州的備蠻軍和備操軍。
備蠻軍和備操軍翻譯一下,就是預備役,也就比民兵團練高一個檔次,戰績不可謂不輝煌。
當然最令李宏毅感到震驚的,就是於延益帶著一堆二線預備役部隊,敢於出城和後金軍野戰!
在守城之中殺傷敵軍和在正面野戰中擊潰敵軍是不一樣的。
這個捷報就像是一道曙光,劃破了因為鷂兒嶺和土木堡兩次大敗帶來的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