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設計一個讓楊清源看不破的計劃,實在太麻煩了,索性就讓他查,只有他查清了一切,我們才能安全地獲得那些餉銀。”
……
山陰府中,楊清源和狄知遠回到了欽差行轅。
眼下掌庫李達已死,銀箱的線索便斷了。
但是雖然銀箱子的線索斷了,但是銀庫還在那裡,搬不走!
想要調換箱子中的銀錠,現在看來能夠有機會調包銀錠的地方就有越州的銀庫。
而越州銀庫的掌庫,恰好是一個有問題,卻畏罪自殺的人。
在銀箱子的線索被掐斷的時候,李達的死也給了楊清源和狄知遠一個新的方向。
三千神武軍的護衛下,某個或者小股的江湖勢力是根本沒辦法調包餉銀的,武功再高都不行。
那麼能調包餉銀的地方就只剩下一個——越州銀庫。
但是這其中還有問題,李達是如何做到的調包八百萬兩餉銀的?!
雖然他是越州銀庫的掌庫,但李達官不過從七品,他並不是越州銀庫的掌控者,而是服務者。
且越州銀庫真正的看守者是神武軍的精銳和六扇門的捕快,李達作為銀庫掌庫,在他們面前沒有什麼話語權也不可能調動他們做什麼事情。
光靠李達一個人,決計是做不到調包銀兩的。
朝廷的銀庫開啟,取銀都是有嚴格的程式的。
取銀者持越州刺史府批文,並由越州刺史府銀曹帶領,前往越州銀庫取銀。
然後由越州銀曹、銀庫守衛統領,掌庫三人取出各自的鑰匙,開啟銀庫大門。
開啟銀庫之後,銀曹和守軍統領是不被允許進入銀庫的,只有掌庫和銀庫的小吏可以進入其中,點算銀兩。
越州銀庫中的銀兩大部分都裝於制式銀箱之中,這種銀箱的大小樣式都是有定式的。
每隻箱子裝滿,可裝銀五千兩。
剩餘的空間,一兩都沒法多裝!
有掌庫點算完成之後,交銀曹點算,經銀曹確認之後,貼封條交取銀者。
這一套流程,規矩森嚴。
在出府庫時,守軍統領會核算箱子數量,來確認是否多取了銀兩。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接觸到銀兩的只有掌庫李達和他手下銀庫的小吏。
但是他們也不可能有任何私自夾帶官銀的機會。
每日應卯下值之時,銀庫內部的官吏都會經過神武軍和六扇門的雙重檢查,三方分屬三個系統,且六扇門和神武軍的人會不停調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