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帝沒有直接答應,只是說道,
“但是清源說的也有道理!那畢竟是上百條人命,上百人的公道!”
“父皇!萬萬不可被楊清源此言迷惑!”
周帝不解太子的話,疑道,“你這是何意?!”
“兒臣自然知道,不能隨意攻訐朝中重臣,但楊清源的行為實在惡劣之極!若真的按照楊清源所說行事,重審李守一案,那麼便是損父皇仁德之名,成全他為民請命,大公無私!這豈是為臣之道?!”
“住口!”周帝面色有些難看,“身為太子,在背後攻訐大臣,惡語傷人,又豈是儲君之道?!”
“父皇,兒臣自然不敢惡意攻擊和揣測大臣。但是從此結果來看,就是楊清源踩著朝廷威嚴和父皇聖名成就一代青天之名。全然不顧大局、不敬父皇……”
太子沒有因為周帝的喝罵而是停下,反而加快了語氣。
“住口!”
周帝將手中的茶盞摔在了桌案之上。
“照你說來,難道想要徹查此案,還冤屈者一個公道,反倒是錯了!?”
周帝何等人物?!自然不會掉入太子所設的邏輯陷阱裡,雖然開始之時,有些被繞進去了,但是此時周帝已經想清楚其中關節。
太子所說,根本就是個謬論。
楊清源所求,
查清真相,有錯嗎?!
為民伸冤,有錯嗎?!
還死者公道,有錯嗎?!
應該說,不管最後會不會導致朝廷的威嚴和周帝的名譽受損,楊清源的行事都是沒有問題的。
別說是周帝這樣的明君,便是昏君庸主,也不能在明面上否認楊清源的行事。
楊清源的行事沒有錯,錯的是他們這些利益受到損害的人。
“父皇!對錯此時並不是最重要的,周明生固然該殺,死難的百姓固然值得憐憫,但是和我大周萬載基業,父皇的千秋聖名比起來,這些都可以讓!”
太子的語氣堅決,讓周帝都為之震動。
無論太子是否為了保周明生一命而找的託辭,但剛才說的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朝廷的威嚴和自己的身後之名,周帝都很看重。
不管楊清源內心是如何想的,若是真的重審此案,將一切查清楚,最終得利的似乎只有楊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