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一樁鐵案到此,徹底就完成了。
而這三次的駁回還起到了一個周明生之前沒有想到的作用。
當負責重案、死刑複核的大理寺在看到這三次複核的同時,下意識地就放鬆了警惕,雖然不是必然的,但是一個經過三次駁回撥查的案子,肯定是相對嚴謹的。
在簡單的稽核之後,這個案子就上呈天子御批。
若是案件到此為止,也許便真的如周明生所願了。
講到這裡時,周明生的眼中出現了一絲憤懣之色。
“這案子裡最出乎我意料的,就是那個死老太婆!半隻腳都已經踏入了棺材裡了,還要給我來添堵。”
對於李阿婆,周明生甚至沒有絲毫的防備。
一個行將就木的老太太,一個牙牙學語,話都不一定說得清的小女娃能改變什麼?!
但偏是這個老太太,讓整個案子再也不能按照周明生的設想進行。
一個老太太,帶著四歲的小女娃,竟然手持《大誥》進京告御裝。
而且好巧不巧地在街上遇到了楊清源和柳望舒。
而一切,周明生是不知道的。
隨後,便是申訴無果的李阿婆,手持《大誥》敲響了沉寂十年的登聞鼓,震動朝野。
李守案徹底暴露在了朝廷眾臣的目光之下。
此時的周明生已經沒法有所動作了。
這原本是一個破綻,但是當時的蒙決尚未下定決心,又害怕對朝廷吐露實情,於是李守案在朝廷眼中成了一個普通的民間冤案。
暗六部也沒有插手其中調查,再加上週明生之前的佈局也算周密,而且還猛烈李守的面部,使其幾近毀容,根本看不出來原本的長相。
而以監察御史胡云冀為首的眾官吏,也沒能查出什麼明顯的破綻,李守一案,這才算是了結。
而在李守案調查之後,周明生便開始收拾殘局。
雖然萬年縣中的人,並不知道此事的真相,但是卻有一個無法消除的破綻。
這個破綻也是周明生犯下此案,不被人察覺的原因。
別的都可以抹除,但是他和李守一模一樣的長相是很難改變的,而且周明生也不想改變。
即便這輩子都不可能和那些泥腿子再有交集,但始終是留有隱患。
既然沒辦法改變長相,那就將見過李守的人都殺了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