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隨即長孫輔機便說道,“不過天雷引發山火,古時書籍也有記載,倒在情理之中。”
長孫輔機雖然長於政務,但是論及刑偵敏銳度自然不能和楊清源這個大理寺少卿相提並論。
這麼多的小機率事件,先後發生,讓楊清源感到很不尋常。
但從藍星統計學的角度來說,連續發生不同類小機率事件,事件分佈從本質上並不服從機率分佈,因為這些事件之間,本身沒有關聯。
楊清源雖然心有疑慮但是也暫時放在了一邊。
萬年縣雖然最近的出場頻率過高,但說到底,也只是三次事故,雖然影響不小,卻不能算是什麼大的災禍。看上去也都是自然發生的事件。
隨即楊清源便落筆在一旁的小紙條上,寫道:“三縣當伐除部分易燃樹木,建隔火帶,隔絕山火,遷移附近村戶山民,凡被山火殃及百姓,免賦稅一年,由各縣自行安置。”
楊清源在奏章一邊的小紙條上,寫下了批覆。
這便是大周內閣的職能,代皇帝批答臣僚章奏,處理政務,遇到重要且複雜的事務,會有內閣諸大學士和天子商議處理。
長孫輔機看了楊清源所書內容,滿意地微微點頭,這般處理比朝廷之間撥款不知高明幾何。
要是什麼地方出了事情,都想朝廷伸手要錢,那朝廷國庫之中有再多錢,也不夠花。
在簡單活動了一下筋骨之後,長孫輔機也坐回了座位之上。
這一日的奏章,一個內閣大學士往往需要兩至三日才能處理完成,可不敢懈怠。
隨著兩人再度坐下,文華殿中再度陷入了短暫的沉默,此後時不時地有探討之聲傳出。
待到兩人再次起身之時,天色已經昏暗。
長孫輔機看著天色笑道,“清源,多虧了有你,你是不知道,沒你這輪值的日子,我這把老骨頭就算是批到戌時,也未必能批完一半奏疏。”
“長孫大人,精神爍礪哪有老態?!”
長孫輔機搖頭輕笑,確實是個小滑頭。
不過楊清源對於文華殿的政務幫助確實不小。
如今四殿二閣,只有文華殿和中極殿有學士,其餘皆是翰林院的編修協助。
像東閣這種沒有實權,當個擺設的,只有孔勤禮一個名譽大學士,再無其他佐官。
剩下中極殿的學士,便是永安十三年的文魁王華,此人如今身兼通政司和中極殿的職務,作為儲相培養,不過如今中極殿大學士告老,他跟著武英殿大學士於延益處理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