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趙王真的作亂,這兩百人的軍隊出其不意之下也能發揮出不小的作用。
在先入為主的意識下,周帝已經開始思考文頡作亂了。
其實文頡作為一個朝廷正三品的武將,家中收藏有兵器是一個很正常的事情。
包括現在朝中的武將勳貴,家中多多少少也能查出鎧甲兵刃弓弩,這收藏佔了大頭。
武將之中,儒將的比例不高,在收藏的品味上,無非就是美人寶馬,神兵寶甲。
雖然有些出格,但是不至於因為這點小事犯周帝的忌諱。
就這點兵甲,若是武將勳貴真有不臣之心,都不用御林軍出動,錦衣衛就能將叛亂者收拾了。
但是現在的周帝已經給文頡打上了一個標籤——勾結趙王。
那此事在周帝眼中,也就成了文頡為了日後作亂,囤積兵甲。
“楊卿、李卿,這個案子,你們覺得該如何辦?!”
雖然問題拋給了楊清源和李尋歡,但是楊清源一下子就明白了周帝的意思。
要殺!
但是不能由周帝說出口!要維持仁君的形象!
“回上位!臣和李御史商議之後,一致覺得文頡此人,狼子野心,殘暴不忠,不殺不足以平民憤,不殺不足以正國法!”
周帝點了點頭,不錯!
“不過……”楊清源隨即話鋒一轉,“臣以為,對待文頡府中女眷奴婢,應該仔細核查,對有罪者定罪論處!對無罪者當予以釋放,以昭天子仁德!”
周帝心中愈加滿意楊清源的做法,這不僅僅能剿滅文府勢力,如此溫和的做法,相比先帝,更顯他的仁德。
這樣的臣子就是人才啊!不僅僅能辦事,還能維護天子名譽,不重用這樣的人,重用怎麼樣的人?!
周帝滿意自己的做法,楊清源心中也是大定。
他所用殺文頡的辦法,最大的隱患其實是容易牽連到文府中的無辜之人,這些罪名固然能置文頡於死地,但是周帝盛怒之下,也容易遷怒其府中家眷,殃及無辜。
如此,便有違楊清源的本意。
在寫奏疏之時,楊清源心中已經將周帝可能的反應反覆推演,功夫不負有心人,楊清源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