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眾人注意到了劉賓的動靜,心中大為詫異,這首詩不能說是平平無奇,但也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
“大開眼界,真是大開眼界!沒想到竟然還能這樣寫詩?!!我妄讀詩書二十載啊!”
開口讚歎之人乃是翰林院庶吉士,陳宣。
在反覆看了兩遍之後,陳宣瞪大了眼睛,眼神火熱。
在場眾人看到劉賓和陳宣的模樣,自然知道這首詩中是另有玄機啊?
但眾人再次望向了那詩,左看右看,依然未能瞧出個所以然來。
眾人表情逐漸尷尬,莫非自己等人與劉侍郎、陳大人的文學水平差那麼多?!
不說寫出一首好詩,現在甚至到了連青蕪院主的詩看都看不懂的程度了嗎?
實在是看不懂詩中奧秘,其中一人上前一步。
“還請劉侍郎為學生解惑。”
越來越多的人,跟隨其後。
“請劉侍郎解惑!”
劉賓捋了捋鬍鬚,笑著說道:“諸位再看看此詩。”
眾人心下疑惑,再次圍在了紙箋之旁。
“潮隨暗浪雪山傾,遠浦漁舟釣月明。
橋對寺門松徑小,巷當泉眼石波清。
迢迢綠樹江天曉,靄靄紅霞晚日晴。
遙望四邊雲接水,碧峰千點數鴻輕。”
可無論他們怎麼看,這一首詩,似乎都沒有什麼出彩之處。
此詩甚至有跑題的嫌疑,只能算是勉強描寫了幾句黃昏的情形,與主題的黃昏只能算沾邊。
“劉侍郎,您就別賣關子了!”
劉賓搖了搖頭,說道:“諸位,不妨將這首詩反著讀試試。”
“反著讀?”眾才子心中大惑不解,不知道劉賓在賣什麼關子?詩還有反著讀的?
但是沒辦法,誰叫自己不爭氣,連看都看不懂呢?!
能按照劉賓的說法,反著讀這首詩。
其中一人下意識地讀了出來:“輕鴻數點千峰碧,水接雲邊四望遙,晴日晚霞紅靄靄,曉天江樹綠迢迢……,嘶,這……恐怖如斯啊!!”
只讀了一句,在場眾人便倒吸一口涼氣,青蕪院的溫度也跟著上升了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