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忠壽沒有直接替文頡求情,而是提到了太祖。
原本太祖就因為屠殺淮西勳貴等功臣而被士林詬病,若是現在再次殺文頡,不僅僅對太祖的名譽有影響,而且可能會有損天子聖名。
雖然是替文頡求情,但是卻不是為了自己,也不是鳳陽勳貴,而是為了太祖,為了天子。
這讓周帝一聽,就感到很舒服,但還不夠!
“徐卿以為當如何判罰!?”
徐忠壽似乎是思考了一番,才開口說道。
“臣以為,當賜死文頡,對外宣稱暴斃,然後查封文府。這樣既可以無損太祖名譽,陛下聖名,又懲罰其罪!兩全其美。”
待徐忠壽此言說完,周帝可以相信,徐忠壽確實是在為自己和先皇考慮,並無維護文頡之意。
若是按徐忠壽所言行事,中山王府似乎並沒有什麼好處,文頡也沒有保住,唯一獲利的就是皇室。
這個決定還是很讓周帝心動的,但是明正典刑,誅殺文頡,是早就作出的決定,也有著周帝自己的考量,不會輕易更改。
“楊卿,你以為呢!?”
若是周帝真的覺得這個建議不錯,根本不會再來問自己,直接定下便是了!
當週帝詢問自己的時候,多半是要借自己之口,駁回徐忠壽的建議。
但是中山王府之中,確實有智者,這一手徹底挽回了之前中山王府在周帝心中的印象分。
“陛下!王爺,各位大人!下官竊以為,文頡當明正典刑,公開問斬!”
“明正典刑,一可正國法,二可安黎庶,且太祖賜下丹書鐵券之時,就曾明言,大逆謀反之罪,不可赦也!文頡私藏兵甲、豢養死士,罪同謀反,便是丹書鐵券也救不得他!誅殺文頡,合乎天道、律法,又怎會有損先帝名譽!?”
周帝點了點頭,“楊卿所言有理,便照你說的辦吧!?”
當然周帝也沒有忘了徐忠壽,“文頡與其子已死,文府也即將查封,其家眷女子,你們中山王府幫襯著一點吧!”
“臣遵旨!!”
這看似不是什麼好差事,還甩了些累贅給中山王府,但實則是在給中山王府機會,一個展現自身鳳陽勳貴的領導者的機會。
有了周帝開口,中山王府無需避諱,便可照顧文頡府上的無罪家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