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元之卻苦笑著搖了搖頭,“學生也有這策論一科堪堪能拿得出手,其餘幾科……不說也罷!”
楊清源心中微微計算。
大周科舉的會試有點像前世,浙江的高考。
文章是必考的,由考官出題,只擬一個題目,內容體裁不限,包括詩歌。
隨後參與會試者要選三科,待選科目有墨義、策論、明算、刑名、詩賦、雜文、兵策等等。
但是這些選修科目之中,也有高下之分,一般選擇墨義者,一甲無望。墨義即是註解前人經典,這是分數之中加權最低的。
凡欲衝擊一甲者,必選策論,策論也是最得天子和考官看重的。
微微思考之後楊清源心中便有了計較。
“元之,明年春闈可是要赴京趕考。”
姚元之點了點頭,“學生正是從龍山書院歸來,先回家鄉,然後入京備考。”
“元之是越州人士?!”
姚元之有些驚訝,“先生怎知?!”
“姚姓出自上古聖皇虞舜,舜出生於姚墟,他的後裔子孫便以此地為氏,此姓在越州最為常見,故而我才如此猜測。”
楊清源也稍稍賣弄了一番。
“大人果然博學!”
“元之,若是今科有意,可選考墨義、策論和明算。”
姚元之愣了一下,不懂楊清源的意思,“但是學生不通明算之法。”
“你有心研究邊防軍務,明算有利於日後處理公務,你回家之後,可早些進京備考,我閒暇之時,也寫了一些有關算學的書籍,你可以拿去看看,若有不懂之處可以問我。”
姚元之不是蠢人,能中舉人的,也不會是蠢人,當即便聽出了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當即起身行禮,“元之多謝大人。”
楊清源的明算獨步天下,新創算學更是在翰林院中推廣。
這其中意味,姚元之自然是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