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龍山洞。
一個少年正在揮舞著手中的長槍,正是被楊清源留在隱龍山的小楊過。
雖然石壁上的槍法,楊過沒法一蹴而就,但是結合石壁上的槍法,楊過所學的基礎槍法有了不小的進步。
而且武當的純陽無極功,原本就是高深的心法,在丹藥和楊清源先天真元的幫助下,楊過的內功也略有所成,學習起槍法來,也是事半功倍。
“練得不錯!”
在楊過收槍之後,立於一旁的楊清源在開口道。
“師父、柳姐姐!你們來了!”
楊清源在處理完郡中的事務之後,又去真定、靈壽視察了一番,在確認災情得到控制,下轄各縣沒有瞞報之後,又回到了隱龍山上。
趙所向留下的槍法,對於楊清源還是有借鑑意義的,而且當年趙所向槍劍雙絕,說不定這石壁之上還藏著趙所向當年的劍法。
柳望舒也是聽了這個推斷之後,又跟著楊清源來到此地。
緩緩抽出腰間的古劍,插在了趙所向的墓碑之前。
然後楊清源將一壺好酒從自上而下倒在了古劍之上。
“這“青釭”乃是趙將軍的佩劍,隨將軍沙場征戰,今暫寄於晚輩之手,自當藉此提劍寰中、削平天下!若有一日清源得償所願,自當還劍於此,以慰將軍在天之靈!”
一壺美酒灑於墓前,相隔百年,遙寄英靈。
在做完一切之後,楊清源和柳望舒要坐於石壁之前,盤膝而坐,橫劍其上,開始參悟石壁上的武學。
若是有人此刻盯著楊清源的雙瞳,便能看到其中似有道韻萬千,秩序、道則在雙瞳之中被不斷分解。
楊清源利用著道瞳推演著百年之前,無雙大將的絕世槍法。
楊清源和柳望舒一直在此處呆了七日,楊清源白天推演槍法,晚上處理平山郡的政務,在規劃好大方向的情況下,趙建豐能將這種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沒有太多事務需要楊清源親自處理。
連續七天的參悟,讓楊清源通悟了這兩套槍法的槍意,但楊清源也止步於此,他不用槍。
前世的傑出文官一般也都是用劍或者頭鏢什麼的。
作為一個文官配劍還可以理解,但你揹著一把長槍到處晃,似乎就不太符合文官的形象。
不僅僅是楊清源,一旁的柳望舒也是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