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尋寶從英倫開始> 918 失蹤的寶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18 失蹤的寶物 (1 / 2)

用金屬建造建築並不是一個多麼新的概念,自從人類學會冶煉金屬之後,很快就把金屬用在了建築的製造上。

比如說古希臘時代的那些石頭建築在建設的時候就會用青銅或者鉛製造成固定件用於那些石頭的固定,或者是製造一些類似於欄杆,大門或者凋塑這類附屬建築。

再往後進入文藝復興時代後,大量的鉛被用於建築教堂的房頂,同時類似於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裡面的鍍金青銅祭壇。

至於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各種各樣的金屬建築就是更多了,無論是水晶宮還是埃菲爾鐵塔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在某些時代用金屬和玻璃建造建築物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表。

只不過這些金屬建造的建築物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特別是早期金屬建築看上去更像是大號金屬凋塑,和傳統的建築完全不同。

但是華夏的金屬建築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些銅殿類建築基本採用了古代木結構的樣式,可以說是華夏傳統建築風格的一種順延。

建築工藝上銅殿的各個部件採用失蠟法分別鑄造而出,然後再組合一起。就如同傳統的華夏建築一樣。

這些由銅鑄造的建築沒有螺絲螺母,也沒有焊接和鉚釘,銅殿部件的連線方法採用的是類似木構件的卯榫結構。

梁恩他們所尋找的銅殿就是其中的一員,這座被稱作是宗鏡閣的建築是珠源寺建築群中最獨立的一座,位於避暑山莊內松林峪口南側、內湖西北的山坡上。

整座寺院建於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是華夏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也是避暑山莊內最大的寺廟,而寺內的宗鏡閣就是彷bj頤和園內的寶雲閣而建的。

因為寺院建設難度很大,外加上所需費用不菲,所以直到20年後的公元1781年才算落成,據記載,全閣高7.55米,寬4.66米,殿內供有佛像。

當年,鑄造宗鏡閣共用了220噸精銅鑄造,花費銀兩達6萬5千兩,考慮到那個年代銅屬於硬通貨,所以才出這樣一個天價。

宗鏡閣和其他銅殿相同的地點不少,比如:彷木重簷歇山頂的形制;同樣是用失蠟法分體鑄造的;同樣用類似於榫卯結構來進行結構定位。

但宗鏡閣最神奇的是各個部件之間,是一種“卯榫”鎖來相互固定的。也就是說,宗鏡閣的各個部件之間是可以隨時拆解的,又隨時可以組裝起來。

傳說中控制這些部件的所有連線用鎖只需一把特殊的鑰匙就可將其開啟。就因為這把鑰匙,宗鏡閣自然就成了所有銅殿中的翹楚。

只不過這麼一座銅殿現在已經徹底的不存在了,按照傳說1944年,日本侵略者因戰爭急需銅做軍工原料,將整個宗鏡閣拆毀運到奉天兵工廠融化後做成了槍炮子彈。

甚至有傳說在拆毀的過程中動用了炸藥。還有的說法更有演繹,說老喇嘛為了保護銅殿不交出鑰匙而犧牲等等。

所以今天這座銅殿保留下的遺物只有當時的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因為喜歡拆下來藏在家裡的宗鏡閣銅匾和銅楹聯。

不過根據梁恩之前和華夏的學者們交流後得知這種傳說也只是傳說而已,一方面當時這座寺廟是一個漢傳佛教寺廟,所以真有鑰匙的話這種東西也不太可能給一名喇嘛。

另一方面則是日本侵略者掠奪文物的時候是有計劃有規模的,比如說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日本宮廷顧問九鬼隆一就親手製定了“戰時清國寶物蒐集辦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