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鑽石出現在轉移物資的船隻上並不是一件多麼奇怪的事情,畢竟這些東西對工業生產而言非常重要。
只不過在二戰我在能夠鑑定鑽石的人並不算多,所以那些人估計在發現這些東西是鑽石之後就藏了起來,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些東西是不能作為寶石的。
不過這15個鐵箱裡面裝的並不全都是鑽石,除了三個箱子的鑽石以外,裡面還有一箱大大小小的金條,一箱同樣大小不一的的鉑塊和整整十箱子的白銀。
“你說的對,我們的運氣不可能一直很糟糕,雖然這些白銀沒有那麼值錢,但是黃金和鉑塊還是非常有價值的東西。”
檢查完這些鐵皮箱後第二步就檢查那些裝著文物的木箱子,那就箱子上原本貼著封條,但是現在已經毀壞的差不多了,不過從殘存的封條上仍然能夠看見幾個博物館的印記。
這個時候大家是從最大的箱子開始開箱的,而開啟箱子後,他們發現裡面的東西是一些尺寸不大的神像,裡面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的都有。
爪哇島本島的原住民是屬馬來人種的爪哇族及巽他族。公元一世紀以後,本島和西方的蘇門答臘島都成為印度的殖民地,受印度系王統的統治。
在梵文《羅摩衍那書中,‘爪哇’記作yavadvi^pa,範圍包括爪哇島西部及蘇門答臘東部。華夏的漢朝將yavadvi^pa音譯為葉調或耶婆提。
據《後漢書列傳卷七十六記載,後漢·永建六年131,葉調王便已入貢漢朝。其後至唐代,稱蘇門答臘島東部為sri^vijaya室利佛逝,而稱今日的爪哇島為訶陵。
甚至在公元5世紀前期,東晉義熙八年412,高僧法顯就曾登陸耶婆提,求取佛法。此處所說之耶婆提就是yavadvi^pa之對音,意即古代爪哇。
除此之外,因為本地有大量印度裔的人,所以這一地區過去也是印度教的地區,直到今天仍然留下了大量和印度教有關的遺蹟。
比如說東爪哇地區公元89世紀的拉卡尹·皮卡丹王朝,或者三佛齊王朝的修建的巴蘭班南寺廟群就是印度尼西亞最大最美的印度教寺廟古蹟。
這處重要的遺蹟是記錄印度尼西亞人祖先燦爛文化的載體,雖然現在印尼人出於宗教原因。不怎麼認可,但仍然與臨近的婆羅浮屠一起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從這點上也能看出古代的爪哇佛教與印度教的和諧程度,所以在古老的印度系王室崩潰之後不願改宗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則逃往東方的儲存傳統風習。
而在這一過程中兩種宗教也開始了融合,這也就是為什麼巴厘島上的印度教和印度本土的區別很大,甚至會把釋迦摩尼當做是崇拜的主神。
考慮到無論是佛教還是印度教都喜歡製造各種各樣的神像,所以這些博物館裡面取出的東西中有好幾個箱子擺放的都是這兩種宗教的神像。
不過可能考慮到運輸方便,所以這些箱子裡面並沒有任何尺寸過大的凋像,而都是一些比較小,甚至堪稱袖珍的凋像。
“這些凋像可以算是爪哇地區不同時代的精品集中在了一起,應該是當時博物館在發現沒法帶走所有東西之後選擇的精品。”把這些凋像檢查了一番後梁恩對他出了結論。
“不管怎麼說,當年博物館的那些人還是非常有水平的,至少挑出來的都是最頂級的東西,別看這些東西是石頭,但是它們可要比同等重量的黃金還要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