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完早餐之後,梁恩他們就前往了樓下的花園裡和納爾遜會面,然後討論起了有關於這次尋寶工作的細節問題。
雙方所討論的第一件事自然是有關於酬勞的問題,和東北亞各國的傳統不太一樣,歐洲這邊哪怕是朋友在這種合作中也更傾向於先討論好報酬然後再開工。
顯然,納爾遜在報酬上面絕對是非常康慨的,哪怕一無所獲也會支付給梁恩10萬歐元,而只要找到目標的話會分給梁恩找到東西的三分之一,且梁恩擁有相對應的優先選擇權。
也就是說,到時候選擇物品時會十二個一輪進行選擇,梁恩能夠在1,3,6,10這四個數位上作出自己的選擇。
這個報酬絕對堪稱豐厚,如果不是梁恩之前充分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同時雙方關係不錯的話,納爾遜絕對不可能付出這種等級的報酬。
所以從某種角度而言,這一行最重要的是個人能力,如果能力不夠的話其他條件再好也沒有辦法拿下工作的。
“好的,這個報酬非常不錯。”看完報酬後梁恩點了點頭說道,“現在能告訴我你掌握的資料了麼。我想你手裡應該有一些重要資料的,不然不會開啟這次搜尋工作。”
“是的,我的確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資料。”納爾遜說著透過藍芽向梁恩傳遞了一份檔案,“這是我之前找到的一份筆記。”
“筆記?”聽他這麼一說後梁恩很快開啟了手機上的檔案,然後檢視了起來。很明顯,這幾份紙質已經發黃的檔案有年頭了,所以只能透過照片進行檢查。
第一份檔案實際上是一個日記本,開始的時候記錄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殖民者在殖民地生活的內容,但是從1941年10月起,日記中就多了一些惶恐的味道。
雖然太平洋戰爭是1941年12月初爆發,但是在此之前的一兩個月裡,戰爭的陰影就瀰漫在整個太平洋地區,哪怕最遲鈍的人也能感覺到情況不對。
比如說這位日記本的主人就是如此,他最後一篇記錄是戰爭後的第三天,他拋棄了一切帶不走的財物和家人一起乘上了前往澳大利亞的船隻。
而就在這篇日記裡他寫到了在雅加達,也就是巴達維亞的碼頭上看見了那條用於疏散博物館藏品的船隻,當時正在運輸一些體積很小,但很沉重的東西。
“也就是說當年運走的東西並不僅僅只是古董,甚至還有一部分貴金屬儲備。”看到這裡之後,梁恩皺起了眉頭。
因為根據這個敘述上來看,當年被送到那條船上的並不只有文物,甚至還可能還有類似於銀行儲備一類的東西東西。
不過想想也是,那可是一條1200噸的船隻,而且還屬於少有的快速貨船,所以一些重要的東西透過那條船運輸也是非常正常的。
可惜的是這條被大家認為非常安全的船隻沒有到目的地,至少現在為止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有關於這條船隻的線索而已。
而第二份檔案則是一本非常雜亂的記錄,是一位20世紀50年代的探險家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探險時留下的記錄。
按照這本手冊上的說法,他來到這個島嶼是為了研究本地那些原始部落的,希望能夠幫助自己在人類學研究方面取得成就。
不得不說他這個選擇是非常正確的,這片土地由巴布亞和新幾內亞兩部分組成,意即“捲髮人的土地”,這也充分的說明了當地土著的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