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尋寶從英倫開始> 795 偵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95 偵查 (1 / 2)

蘇州碼子的形成與華夏古代的算籌及記數數碼的演變有著非常直接的關係。它完全是由算籌——記數符號演變而來。

至明代,蘇州碼子成為完整統一的一種數碼,並被商業界作為暗碼使用,然後一直到清末民初都被廣泛應用於民間,後也被用於官方。

這些從我們今天看到的舊時各種官私賬本中可以看出端倪,其記賬均採用蘇州碼子符號記錄的,除此之外,早期北洋軍的領章上也會使用這種數字。

大約在13到14世紀時期,阿拉伯數字傳入華夏,被華夏人稱作洋字碼,同時在華夏留下了一部分有關於早期阿拉伯數字東傳的。

但由於華夏當時記賬所使用的為豎式賬本,用商碼書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華夏沒有得到及時推廣和應用。

上世紀初,由於外國,尤其是西方的資本的不斷入侵,促使華夏的舊式銀行,比如票號和錢莊逐步萎縮。

隨著大批新式銀行的興起,舊的記賬方式也隨之被新的記賬方式取代,因商業與金融有著不可分離之源,因而在整個商業、金融領域迅速鋪開。

於是,阿拉伯數字在華夏逐步開始推廣使用,進而逐漸取代了商碼成為了華夏整個國家對數學記錄的唯一符號。

蘇州碼子多用於舊時的商業、手工業、當鋪、金融業等一切經營活動和生活中的數字記載、契約的簽訂及賬務的處理。

不過也因為這種文字逐漸退出流通領域,所以現在一些犯罪組織,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的犯罪組織喜歡用這種文字傳遞一些秘密資訊。

“這裡應該都是一些數字而已。”因為在場都是華夏曆史方面學者,所以他們很快就透過一些手段搞清楚這些蘇州碼子背後代表著什麼。

可惜除了能夠推斷出這個犯罪組織大機率和華人有關以外並沒有更多的有效資訊,因為這些東西只是單純的數字,非組織成員很難搞清這些數字背後是什麼。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東西應該是兩個到四個數字為一組,對應的大概是某本書上的頁碼和文字。”梁恩看著數字說道。

“不過如果我們不知道對方所對應那本作為密碼簿的書在什麼地方的話,基本上不可能從這些數字中看出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這實際上屬於最難破解的密碼,尤其是在大家手頭沒有足夠的樣本的話,甚至連強行破解都變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接下來的工作就不是梁恩他們這些人所要做的工作了,所以他們在吃了一頓便餐之後就離開了,不過在離開之前,梁恩和這些警察們相互留了聯絡方式。

之所以雙方溝通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剛才在瞭解了案情之後他發現對方被發現那個地點和梁恩他們之前轉移的計劃準備的地點很近。

這明顯讓梁恩覺得有些緊張,因為現在華夏人雖然已經運走了那些東西,但是大機率沒有出港,一旦警方開始大規模排查我們會有一些麻煩。

所以離開了警察局之後。梁恩和貞德兩個人一起前往了貨場,準備去一些地方檢視一下有沒有什麼線索。

“你覺得這個地方是可疑地點嗎?”看著導航圖上的那個貨場,貞德一臉好奇的詢問道。“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種臨時貨場是隨機使用,你怎麼確定那些東西會被運輸到這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