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張【鑑定(N)】卡牌搞明白了之前的零件到底是什麼後,梁恩很快研究起了卡牌裡面所提到的資訊。
哪怕是專業的考古與文物鑑定人員梁恩也不可能做到認識所有的東西,好在現在是資訊時代,查詢資料要比過去容易的多,所以他在網上很快就找到了有關於這個人的所有公開資料。
皮埃爾·雅克德羅是一名18世紀來自瑞士的鐘表製作大師,除了製造鐘錶外,他還經常製作一些栩栩如生的機器人。
這些機器人或送給國王貴族們當禮物, 或在上流社會中進行展出,以幫助他的公司售出更多的鐘表和機器鳥。
而在18世紀70年代的時候,皮埃爾和他的兒子們發明出了一些靠發條驅動的世界最古老機器人。
它們能寫字、能畫畫、能彈琴。這一批機器人中最有名的三個分別叫做“音樂家”,“製圖員”和“作家”,全都是能夠透過預設的齒輪組完成一系列工作的奇妙機器。
其中“音樂家”由2500個零部件製作,外表是一個女性的形象, 製作耗時近十年,能夠在一個特製的風琴上演奏長達45秒的曲子。
更有意思的一點在於, 在演奏的過程中這個機器人偶的胸口會隨著呼吸而起伏, 視線也會隨著手指而轉移,每次演奏完畢她還會鞠躬致謝。
“製圖員”同樣也是由發條和齒輪推動,由超過1000個機械零件製成,這個機器人大概身高46公分,看上去像一個蓄著銀白色頭髮的紳士,身穿15世紀風格紫紅色服裝。
整個機器人花了兩千多小時工時,由11位專業的設計師雕塑家,畫家,木工,動畫時,微動力工程師,珠寶製作師,假髮師,刺繡師與裁縫共同協力製作完成。完成。
發動之後它左手按在桌上, 右手輕輕的揮動羽毛筆,同時眼睛和頭部會隨著圖案的繪製移動, 在移動的圖紙上畫出圖形, 而畫完後會將左手舉起。
至於最後一個“作家”內部則有六千多個零件組成,細小的零件完全藏在機器人體內,機器人的外形則是模仿一個小男孩。
達成一奇蹟的就是凸輪技術,凸輪的隨動基建可以根據不同凸輪讓機器男孩的手臂做出各種不同的動作,這不但可以控制男孩的每一次落筆,也可以精確的控制下筆力度。
從某種角度來說,這件作品是凸輪技術最為非凡的製成品。理論上來說這個機器人可以寫出所有的單詞以及標點符號,至於具體寫則要受到裡面用於記資訊的凸輪所決定。
因此這臺機器人可以看作是一個人類歷史上最早期的程式設計電腦,而梁恩手中的這個凸輪組裡面內容則是用來記錄了一段資訊。
雖然受到機械尺寸限制,這臺機器人一次只能寫40個字母,但是用於儲存一些資訊還是足夠的。
“也就是說,你這個東西實際上相當於一個隨身碟。”在生活了這麼久之後,貞德也會用一些比較現代化的比喻了。
“只不過我們現在要怎麼把裡面的匯出來呢,難道是要去瑞士直接那個博物館請他們幫忙嗎?”
對於對很多人比較複雜的與博物館溝通的事情對梁恩他們來說非常簡單,至少對於梁恩這樣的學者來說,想要接觸並使用這個機器人並不算困難。
“去瑞士肯定是必須的,畢竟我們找到鑰匙的話肯定是要開啟一扇門的。”梁恩點了點頭說道,“但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修好這個凸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