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尋寶從英倫開始> 505 千古謎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505 千古謎團 (1 / 2)

“居然是線形文字a,這下麻煩了。”當那些泥板被送到現場臨時工作室裡面的時候,那名愛爾蘭博物館的領隊看了一眼上邊的文字下意識說到。

對方之所以這麼說的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因為現在找到的有線形文字a的文物實在是太少了,以至於人們根本就不可能找到足夠的對比資料並翻譯出這上邊的文字。

至於線形文字b的情況反而好了不少,因為之前發現了大量類似文物的緣故,因此現在這些文字已經破譯出來了。

當然了,這個世界中線形文字的破譯者同樣也是梁恩,雖然當時那篇文章的理論非常合理,並獲得了一系列語言文字方面成為人士的認可,

但實際上他是透過卡牌掌握翻譯能力的。這一能力這在他挖掘米諾斯宮殿的時候掌握的,當時除了線形文字b的翻譯能力以外,他也同樣掌握了有關線形文字a的翻譯。

只不過因為挖掘出的各種相關文物實在太少,梁恩擔心無法解釋自己是如何翻譯出來的,所以才沒有像翻譯線形文字b 那樣寫一篇論文。

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名愛爾蘭考古學家顯得那麼遺憾的原因,甚至今天整個古文字翻譯界都認為除非能夠找到更多的例子,不然這種文字根本就無法翻譯。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之前一部分的文物能夠讓他們進行對比,所以可以破譯出線形文字a的一小部分文字。

“我記得那個年代應該有紙莎草紙了吧。”就在學者們開始檢查這些泥板的時候,貞德湊上來小聲的詢問到。“為什麼這裡還是泥板?

”“很簡單。雖然那個年代紙莎草紙已經存在,但是這種紙張非常昂貴,至少對於普通人來說很難承擔得起,更別說想要在這裡獲得紙莎草只能透過進口,那樣價格就更昂貴了。”梁恩很快向貞德解釋起了裡面的情況。

紙莎草紙雖然帶個紙字,但是絕對不是像真正的紙張那樣用一堆廉價的原材料製作出的能夠供大眾使用的東西,這種東西無論是製作原材料還是製作成本都不便宜。

一方面作為原料的紙莎草當時只有在尼羅河附近有,產量非常有限,另一方面則是這種草紙製作過程極端繁瑣。

流程上需要先把紙莎草的主莖截成40~50厘米長的小段,去掉韌皮,將木髓部分劈成儘可能寬的長條,把這些長條分兩層鋪到硬板上(第一層橫鋪,第二層縱鋪。

然後製作者對半成品進行擠壓和捶打,使用少量的水並利用植物本身的粘漿使兩層長條粘在一起。晾乾後,用石頭或貝殼把表面打磨光滑,再把邊緣修剪整齊才大功告成。

從某種角度來說紙莎草的製作實際上並不像真正的紙,反而像是製作膠合板,而繁瑣的工藝加上有限的原材料讓這種並不好用的紙也是價格昂貴。

不過相對於三世紀歐洲人使用的羊皮紙來說,這種紙已經算得上是物美價廉了,畢竟中世紀的歐洲人想要超一本聖經的話所需的羊皮紙需要上百隻羊才能夠提供。

因為紙莎草整體上並不算便宜,所以往往只是那些上層社會的人用於記錄一些重要內容的時候才會使用,哪怕是最頂級的工匠也不太可能在日常中使用這些紙張。

但是工匠又和普通的人不一樣,他們需要使用文字進行溝通並寫入一些內容,因此日常他們只能使用西亞地區的泥板來作為載體記錄這些東西。

反正對於這些在金屬冶煉廠工作的人來說,這個地方有足夠多可以使用的因此他們只需要寫完東西后把泥板放在火焰上烤硬就可以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