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術稱帝,天下震動,遠比前世製造出的轟動性來得強烈。
首先已經拿下了半個江南,其次曹操袁紹這些諸侯勢力不顯,即使是幷州在袁術面前還有些不夠看,當然這並非指戰力,而是指地盤和人口。
將袁耀接回南陽後,袁術的野心抑制不住膨脹起來。
用他的話說“我有麒麟兒,帶甲百萬,財貨無數,自可取漢而代之。”
袁術稱帝看似一個葷招,卻又理所當然。
聽說帝在洛陽親政,由王允等人扶持,太后垂簾聽政。
權力看起來似乎回到皇室手中,袁術知道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他的老朋友週三擁兵河內,對張楊和皇室都有很大的意見,如果能聯合週三,取洛陽易如反掌。
甚至無需聯盟週三,只需河內按兵不動,袁術直接派出大軍圍城,徑取洛陽,到時假登基就變成真登基了。
正當朝廷諭旨天下,諸侯紛紛響應起兵討賊,士林刊文大罵袁術祖宗十八代時。
正當天下以為袁術正在忙於登極大典時,袁術大軍悄然壓向洛陽。
當週赫桌上臺歷翻到公元193年元旦時,袁術大將紀靈領著十萬軍圍城洛陽,天下震動。
圍三闕一,是袁術軍部統一思想後作出的作戰方針,紀靈只需屯兵洛陽城東西南三面。
兵圍三面,自然防著駐守弘農的張楊入京勤王,稍微防備下週三的河內。
獨獨放開北面,袁術自然沒有對漢帝網開一面的打算,袁術對劉協的興趣不大。
殺劉協不是袁術本意,奪了漢室天下就好,弒君的名頭他不想背。
所以如果劉協識趣的話,逃到北面去,將洛陽拱手相讓,袁術即不用背弒君之名,又可以佔了京都洛陽,豈不美哉。
至於《三國演義》說的挾天子以令天下,見鬼去吧,自己能當皇帝,還要學曹阿瞞那個小賊一般窩窩囊囊。
這不是袁術的風格,雖然袁術覺得曹操不一定會像《三國演義》虛構的那般窩囊,不過又有什麼關係呢,反正他從來不信。
話說紀靈將圍洛陽,大戰眼看一觸即發,洛陽城中百姓奔走相告,已然一片狼藉。
即使朝廷再三申明洛陽可守,王允等人再三刊報壓服輿論,一張張守城宣傳頁發出去,錢也花了無數,卻絲毫不見效果。
百官世族,貧民百姓無不拖家帶口北上浮河逃荒,木材的價格一下子被抬到了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