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
“到”
“諸葛亮”
“到”
“孫權”
“到”
“龐統”
“到”
……
有人舉手道:“先生,為什麼你跟我們一樣大,你是先生,而我們卻是學生?”
周赫看了眼說話的少年,好像叫曹昂來著,從兗州來的,記得好像是曹操的兒子。
“等你們編出幾本教材來,你們也可以當我的老師。”
河東第一中學因為是貴族高中,人數總體還在控制範圍內。
隔壁河東職業高中就人滿為患了,因為免學雜費,還有餐補,這對一般的家庭誘惑力極大。
讓周赫始料未及,招生五百人,報名的有數千人之多。
其中大部分都是流民子弟,從未上過學堂,也不會識字,自然也不符合入學條件。
周赫還沒有表態要不要接收這些學生,蔡邕先忍不住提議由大將軍府撥款安置這些學生,為他們提供小學教育,等達到中學的招生標準後再轉入職業高中就讀。
周赫暗自高興,有一個聖母心氾濫的老丈人就是好啊,這些讓他不耐煩的好人好事很輕鬆就被老丈人接過去。
周赫自然沒錢安置這些學生的,他的國家資本主義還沒影,到處都在用錢,諸侯買種子的錢他都得為此留著。
不過周赫也不讓讓老丈人吃虧,老丈人的錢也來之不易,怎麼可以隨便貼出去,將百姓養成不勞而獲的壞習慣。
所以他又整出助學貸款,助學貸款只是暫時提供給未錄取而想上學的學子,錢不多而且無需利息。
反正這些人會識字後肯定能被職高錄取,職高畢業後還上本金就行,也好為周赫以後推廣助學貸款,甚至發展金融做鋪墊。
職高不可能永遠免學雜費的,以後還要擴招,如果都免費,不出幾年,幷州財政就支援不下去。
周赫會在兩所學校講授數學、基礎物理、基礎化學等課。
同時他還要為將來籌備大學準備教材,大學的課程就會繁複多了,周赫有三年時間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