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首映禮的流程,接下來就該輪到提問環節了。
記者們可是憋了一整場,心中早就打好腹稿了,每個人都期待著能被抽到提問。
方遠拿起話筒,微笑著說道:“電影已經放映完了,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這部電影。好了,提問環節正式開始,關於這部電影,大家有什麼想問的都可以說出來。”
一聽這話,前排的媒體記者還有影評人就像課堂上的小學生一樣,紛紛舉手示意,表示自己有問題要問。
這麼多人都在舉手,方遠也看不清楚,於是便隨機說了一個座位號。
被點到的是一個戴著黑框眼鏡的專業影評人,見是自己中了頭獎,他有些激動地站起身,接過工作人員遞來的話筒。
“方導,電影在最後以大團圓的劇情收尾,會不會顯得俗套了一些?雖說悔過自新是件好事,但我們都知道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所以這樣的結尾似乎太過刻意了。”
“至少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如果電影結束在男主死去的那一刻,我肯定會給出五星的好評,不過有了後面的一段,我就只能給出四星評價了。”
等這個影評人說完,周圍有不少同行都點了點頭,認為他說的不無道理。
普通觀眾當然會覺得大團圓結局很完美,但從影評人的角度來看,這倒有點像是狗尾續貂了。
要知道,觀眾們雖然喜歡看喜劇,但真正能被人記住的卻往往是悲劇。
如果男主死的時候,電影就此結尾,那麼給人的印象肯定是很深刻的。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那方遠為什麼會選擇以大團圓作為結局呢?
仔細聽完提問,方遠沒有太多思考,因為這個問題他早就有所考量了,所以沒有沉吟便直接回答道:“你說的沒錯,已經發生的事情是無法挽回的,可我們雖然不能改變過去,但卻能改變將來。”
“之所以用這樣的劇情結尾,是因為我希望那些犯了和男主角一樣錯誤的人,能夠及時改變。現實生活中我們當然不會像男主角一樣重來一次,不過只要糾正錯誤,把現在當作起點,去努力改變將來,其實這也是一種重來的方式啊。”
“哦。”提問的影評人恍然大悟,“好的,謝謝方導。”
提問繼續,方遠很快就點中了第二個提問者。
“方導,看完整部電影,我覺得電影的主題很明顯,那就是工作和家庭發生衝突時,一定要以家庭為先。可你不覺得這太過理想化了嗎,沒有工作或者工作不穩定,我們要拿什麼來維繫家庭呢?”
這位提問者是個記者,他看待問題的角度比較現實。
現代人的經濟壓力這麼大,買車買房、結婚生子,哪一項都得花錢,工作上要是不努力一點,確實很難在經濟上支撐下去。
他的問題引起了許多人的同感,眾人紛紛點頭應和。
說真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在做著一份喜歡的工作,也不是每個人都有開創一番事業的野心,家庭和生活之間如果有的選,恐怕多數人都會選擇家庭。
但現實可不會給你選擇的機會,對於家底不豐厚的普通人來說,沒工作就等於沒錢。若是沒錢,連衣食住行都是問題,更別說維繫家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