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離世,對周朝的普通百姓而言似乎影響不大。
一日三餐少不了,田地要繼續耕種,即將到來的夏稅也不能少繳一文錢。
一切依然照舊。
但對於周朝的官員武將們而言,周朝的整片天空似乎都不一樣了。
所有人都知道,要變天了。
只是還不知道新的天空會是什麼顏色。
......
許州,趙匡胤正與幾位幕僚召開會議。
每一位節度使都有自己的幕僚班底。
資歷老、經歷過多次調鎮的節度使班底就多,資歷淺的班底自然就少。
趙匡胤真正就任節度使的時日很短, 幕僚班底自然也就不充盈。
在得到魏仁浦的協助後,他至少是將節度掌書記、節度推官、行軍司馬這三個要職給填上了。
掌書記呂胤掌公文往來,推官劉審瓊掌一州刑名,行軍司馬沈義倫掌一州財政。
呂胤是趙匡胤在澶州任職時結識的,而後兩位則是魏仁浦舉薦的。
魏仁浦與不少節度使關係密切,常常幫那些告老還鄉的節度使們解決幕僚再就業問題。
劉審瓊以及沈義倫都是老幕僚了,在多位節度使麾下效力過,此番投效到趙匡胤麾下自然也是輕車熟路。
節度使府一間不大不小的廳堂中,趙匡胤坐於上首,不緊不慢地說道:“京中傳來急遞,聖上賓天了。”
三位幕僚都有些默然,他們早已收到過口風,故而並未感到驚訝。
“既然郭榮已死...”趙匡胤眯著眼,環顧三位幕僚:“諸位可有決斷?”
呂胤本想搶先,但沈義倫比他更快。
還沒等趙匡胤話音落下,這位年近五十的矮瘦青衫男子就霍然起身,高聲道:“當為使相效死!”
人生的頭四十年裡,沈義倫發奮讀書,以金榜題名為己任。
在經歷過科舉的多次毒打後, 他幡然醒悟,知道自己不是考試的料,再考下去也只是徒勞無功,於是毅然決然地投靠了當時的永興軍節度使白文珂。
在白文珂死後,他又幾經輾轉,最終透過魏仁浦的舉薦投身到了趙匡胤帳下。
如今自己效忠的節度使意欲起事,沈義倫很清楚這是自己此生絕無僅有的機遇。
成了,那就是麻雀飛上枝頭。
不成,也不過是小命一條。
更何況從他上了趙匡胤的這條“賊船”起,他就被抽走了下船的梯子,他也已經做好了相應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