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地方武將並不在意誰是皇帝, 他們只要能在新的王朝繼續當人上人就可以了。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遊戲規則。
當初契丹滅後晉時, 也只是奪下開封,其餘州縣即可傳檄而定。
只是契丹的統治過於簡單粗暴, 激起了百姓以及地方豪強的不滿,故而被趕出了中原。
李重進輕輕頷首:“這確實是最穩妥的方略, 這樣只需擺平趙匡胤,這皇位就是我李家的了。”
雖然張永德也被調到了開封左近。
但李重進熟知張永德的秉性,並且篤定他不會成為李家的敵人。
“這正是難點所在,雖說範質採納了我提供的策略,將阿爹調到了曹州,可此人似乎更願意相信趙匡胤一些,趙匡胤被調至許州也是範質一力堅持。”
李延慶並未盲目自信,殘酷的博弈才剛剛開始,李家離最終的勝利尚且有很長的距離。
頓了頓, 李延慶繼續分析道:“範質畢竟是郭榮提拔上來的,深受郭榮影響, 趙匡胤不管怎麼說也是郭榮的幕府舊臣,他與郭榮雖是決裂了,可那層關係畢竟還在, 朝廷若遇戰事,範質恐怕也會優先考慮趙匡胤。”
“你說的不無道理...”李重進皺著眉思忖一陣,提出了一個想法:“要不, 將範質除掉?”
“除掉範質?”李延慶先是微感吃驚,而後點了點頭:“若能除掉範質,則我李家在樞密院中便有可能取得優勢地位,而且除掉範質也並非難事,範府位於人多眼雜的左二廂,夜間行刺很是方便,可問題在於,範質既除,符氏是否會提拔他人來填補範質的空缺?朝中又是否會懷疑到咱們李家的頭上?”
事情都到這份上了,李延慶根本就不會糾結殺誰與否。
問題的關鍵是在於殺人能不能對李家有好處。
在李重進調換至曹州一事上,魏仁浦本來堅決反對, 可樞密院其餘三位重臣都持支援態度, 三對一的情況下魏仁浦也沒法堅持下去,只能默許了這一人事調動。
可見樞密院在面對爭議事件時,講究一個人少服從人多。
乍一看,除掉範質,樞密院便只剩魏仁浦、吳廷祚、王溥三位重臣。
其中吳廷祚是李家的鐵桿,王溥還欠著李延慶人情,大機率也會站在李家一邊,這樣李家在樞密院就擁有了多數席位。
可這樣就有可能衍生出新的問題,範質死了,總要有人來接他的位置,要是新的參知樞密院事是堅定的反李派,難道李家還要繼續殺人不成?
範質雖略微傾向於趙匡胤,可他並非趙匡胤的同黨,依然有可以爭取的空間。
除掉他,李家不見得就一定能在樞密院中得到優勢地位。
現在雖是範質掌權,可名義上的監國乃是皇后符氏。
範質既死,少了他的壓制,焉知符家就不能借機侵染大權。
更何況除掉範質會在開封掀起軒然大波,他的死所帶來的影響是李家無法預估的。
有了三子的分析,李重進很快想清了當中要害,他面露凝重:“看來這人是不能輕易殺了,得從長計議。”
李重進在戰場上直來直去慣了,當然想快刀斬亂麻一鼓作氣掃平阻礙。
可朝堂不比戰場,殺人才是下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