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這個時代環境下,就算範質有心救國也無力迴天。
一旦周朝亡於政變,郭榮留下的孤兒寡母受人欺辱,身為託孤重臣的範質必然要揹負責任,一個“不能盡忠”的帽子是絕對跑不掉的。
正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在史書留下光輝的正面評價是儒者們一生的追求,從古至今的儒者無不嗜名如命。
範質自然也珍惜自己的名聲,但只要他真的接下託孤重臣的擔子,他在史書上的名聲就絕對好不到哪去。
搖搖欲墜的周朝不是他範質想拯救就能拯救的。
郭榮感受到了範質的猶豫,他睜開眼,怔怔地望著範質,語氣近乎懇求:“範卿,朕自知時日無多,唯一牽掛的就是這個國家,能令國家安定者,唯有範卿一人,還望範卿能接過重任,朕於九泉之下也能死而無憾了。”
範質還是第一次見到郭榮如此卑微的姿態,他微微低下頭:“陛下言重了,陛下春秋鼎盛,只需靜心休養,疥蘚小疾自能痊癒如初。”
“你就不必寬慰朕了,朕這病,不是想治就能治好的。”說罷,郭榮身體突然往前一傾,竟將右手搭在了範質的手背上:“朕知道你為何而猶豫,但見在君臣一場的份上,朕只想要你一個承諾。”
範質的第一反應是抽手,但他終究還是忍住了。
看著郭榮這一臉哀求的可憐樣子,範質動了惻隱之心。
郭榮自繼位以來的種種辛勤與付出,範質都看在眼裡。
即便是夙興夜寐都難以形容郭榮處理軍政要務上的辛勞。
再加上四次帶兵親征,徹底拖垮了郭榮健康的身體,以至於年不滿四十就重病纏身、油盡燈枯。
不光如此,在短短的五年間,郭榮最摯愛的妻子以及最信任的臣子皆撒手人寰。
這令他本就枯竭的身體又添上了沉重的精神打擊。
在為了帝國竭盡心力的同時,郭榮絲毫不耽於享樂,他唯一的興趣愛好,就是聽聽市井裡的曲子詞罷了,皇宮內本就不多的金銀器皿甚至都被他充了國庫。
幾乎付出了一切的郭榮又收穫了些什麼?
在內,周朝對地方的統治癒加鞏固,各地節鎮再難掀起風浪,同時還釐清了各地賦稅,拓寬了周朝的戰爭潛力。
對外,從後蜀手上收回了山前四州,從南唐手中奪回了淮南十四州,而後又從契丹那拿下了四個州,開拓的疆土雖然稱不上很多,但也都是極為關鍵的要地。
郭榮為帝的短短五年,對內對外都稱得上卓有建樹。
可付出一切代價來換取這些,值當嗎?
且不提旁人如何評價,反正範質認為是不怎麼值當的。
在範質看來,以郭榮的心智以及能力,身為帝王的他若能秉持循序漸進的思想,或許能夠取得更多成就,若能多活個二三十年便是統一天下也未嘗不可。
當然了,即便認為不值,範質依然欽佩郭榮為帝的態度以及成就。
手背感受著郭榮掌心處傳來的冰涼,範質一時間思緒萬千。
不公。
範質突然認為上天很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