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無論如何張永德都要力勸郭榮返回開封。
先回開封,再論其他。
就算是北伐,也得先養好身子。
郭榮聽罷,沒有任何反應,他依舊垂著頭、閉著眼,有氣無力道:“這話,是誰叫你這麼說的?”
一吐心中之快後,張永德如釋重負,連帶著嗓音也愈發渾厚:“並沒有人教臣說這話,這皆是臣肺腑之言,而且這也是絕大多數朝中文武的想法,便是陛下,心中也定然有此等思量。”
郭榮緩緩轉過頭,雙目竟莫名流露出的笑意:“哦?你是說,朕也如你這般想?”
“陛下若一意北伐,又何須回這澶州?”
張永德這一問,將郭榮給問住了。
其中道理卻也簡單:你若是猶豫,那就是想要。
當初在瓦喬關下時,郭榮面對著諸將的反對,被迫選擇了揮師南下。
可他真是是被迫的嗎?
如果他意志再堅定一些,靠著皇帝的身份逼迫眾武將就範,是不是就能夠繼續領兵北上?
答案是肯定的。
皇帝絕非為所欲為,但皇帝終究還是皇帝,是一言九鼎的存在。
就算面對一眾武將的反對,只要郭榮當時振臂一會,親自召集士兵,當眾宣佈繼續北伐,並向士兵們許下北伐成功之後的鉅額好處,他是有機會藉助廣大士兵的力量壓制武將,並繼續北伐的。
雖然這個機會很渺茫,但不能說沒有。
可郭榮沒有選擇博這一把,而是黯然南下。
選擇了南下的他依然不果決,在路上磨磨蹭蹭、走走停停,又在澶州一口氣停駐了整整一旬。
歸根結底,是郭榮猶豫了,他既想北伐,又承擔不起北伐失敗的代價。
全力北伐,若能畢其功於一役,徹底收復幽雲十六州,那的確利在千秋,也能為郭榮解決眼下的燃眉之急。
可若是失敗了呢?他郭榮本人萬劫不復不說,便是整個郭家也將煙消雲散。
而他無法承擔北伐失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