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質先是沉思,而後為難地說道:“王翰林,你也知道,聖上近來身體不大好,脾性也有些急躁,我雖兼任宰執與樞相,卻也不過是幹一些查漏補缺的累活罷了,而且我一向不長於話術,若是不小心惹惱了聖上,豈非弄巧成拙?而王翰林你乃是聖上的幕府舊臣,以翰林的身份向聖上諫言可謂合情合理。”
王著從哪路攻,範質就從哪路擋回去。
而且這還沒完,不給王著反應的時間,範質就接著說道:“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聖上之所以操之過急地北伐,不外乎是因為急火攻心,這急火的來歷,唉...翰林自然是清楚的,在當今世上,論誰人能得聖上信任,王翰林若敢稱第二就無人能當第一,由王翰林你出面規勸聖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了。”
範質非但不接這個差事,甚至還反彈給了王著,給王著出了好大一個難題。
郭榮為何會失了智地北伐契丹,還不是因為王樸驟然遇刺,再加上嚴重的病情,導致急火攻心。
這雖非事實,卻是一個說得通的說法。
早在王樸離世前,郭榮就動了北伐的念頭,可這事只有郭榮與王樸兩人知道。
在旁人的角度來看,王樸離世前一向是主張伐蜀的,郭榮也聽從了王樸的意見,派出了西南面水陸轉運使高防去長安籌措糧草。
如今王樸離世還沒多久,郭榮突然就改變了攻取的物件。
綜合來看,自然只能是因為王樸的遇刺使郭榮改變了目標。
除此之外別無說法。
那麼,之前勸郭榮伐蜀的是王樸,如今再要將郭榮扳回“正途”,同是幕府舊臣出身的王著自然是當仁不讓。
“這...”
範質說得太有道理,王著竟無言以對。
甚至範質還感意猶未盡,又上去給王著補了一刀:“王翰林,你找我規勸聖上,實在是捨近求遠,最合適的人選就是你自己啊。”
王著啞口無言,只能是機械地點頭,接下了這個由自己甩出去的苦差,懷疑人生地離開了政事堂。
事後,王著也沒有再去另尋人選,當然也沒敢親自入宮規勸郭榮,這事就這麼不了了之了。
但此事在之後帶來了更為深遠的影響,卻是王著始料未及的。
......
確定了北伐契丹的目標,郭榮隨之開始了周密的謀劃。
缺少了王樸的輔佐對郭榮而言絕對是一場災難,但絕境非但沒有擊倒郭榮,反而令他的血液愈發洶湧咆哮。
你老天不是要和我對著幹嗎?那我就非要逆天而行!
你契丹鐵騎不是天下無雙嗎?那我就一定要將契丹徹底逐出幽雲!
但在王樸遇刺之後,郭榮也知道北伐的計劃是不可能瞞著所有人執行下去的。
他將這一計劃向有限的幾位重臣進行了坦明。
出乎郭榮意料的是,包括趙匡胤、魏仁浦、範質、王溥、韓通、吳廷祚在內的一眾重臣都對他的北伐計劃都持默許或者支援態度。
魏仁浦、趙匡胤以及一干禁軍高層甚至還鼎力支援郭榮親領大軍北伐。
在郭榮看似冷靜卻急昏了頭的當下,這無疑給了他更充足的底氣與信心。
隨著緊鑼密鼓的戰前準備工作不斷推進,顯德四年悠悠來到了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