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郭威郭榮父子二人悉心培養的禁軍,周朝固然可以在戰爭的初期取得優勢,但然後呢?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郭榮北伐的目標是要收復幽雲十六州,將契丹阻隔於河北平原之外。
幽雲十六州的大體形狀是一條橫亙河北山西北部的長條地帶。
在這個長條地帶中,幽(今帝都)、涿(保定下轄縣)、莫(河北任丘市)、瀛(今河間市)四州是一個向南的突出部位,這個部位大多位於平原地帶。
而餘下的十二州都處於河北、山西北部的山地高原上(今天津薊州區到山西朔州市一線)。
這十二州也正是古長城所在地。
曾經的中原王朝靠著長城,以及山地高原的各處天然險要,方能將北方異族阻隔在富庶的河北平原外。
如今局勢反轉,這十二州的天然險要反而成了契丹防備中原的利器。
契丹鐵騎更是可以毫無阻隔地越過天險,肆意蹂躪一馬平川的河北平原。
毫無疑問,當週軍大舉北上之際,趁契丹騎兵尚未聚齊,南部突出地帶的幽、涿、莫、瀛四州定能一戰而下,但後續的十二州則極難攻破。
契丹的南京留守蕭思溫只要稍微有點腦子,都會放棄幽、涿等四州退守古長城一線,靠山地和關隘堅守待援。
等分散在草原各部的騎兵集結完畢,契丹便能轉守為攻。
在廣袤的河北平原上,無論是攻城還是野戰,步兵佔大半的周軍如何能是契丹鐵騎的對手?
王樸知曉了契丹的軟肋,也窺見了契丹的依仗,因此才反對郭榮北伐,併力主先攻後蜀。
而郭榮只看見了己方的優勢,卻由於骨子裡的狂熱與自信而忽視了契丹的依仗。
只可惜王樸突然遇刺,郭榮失去了最後的桎梏,終於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北伐。
至於魏仁浦麼,他當然也清楚契丹的優勢與劣勢,而站在他的角度來看,郭榮若是能親征契丹那便再好不過了。
趙匡胤疑惑道:“鼓動郭榮親征契丹?就他那副身體,怎能親征?”
魏仁浦不厭其煩地解釋道:“就是因為他不能親征,所以你才要博取他的信任,鼓動他親征。”
話說到這份上,趙匡胤要是再不明白那就過分了。
“我明白了!”趙匡胤激動地一拍桌道:“正所謂趁他病要他命,就憑郭榮那副病懨懨的身子,親征契丹路途遙遠,他必然扛不住,半道上估計就病重了!”
魏仁浦嘴角含笑,輕輕頷首:“對了,正是如此,郭榮早點死,對你我都好,現在沒了王樸,他就是匹脫韁的野馬,只需你我稍加鞭策,他必會選擇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