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不想破案?”
安清念捏著棗子的手滯在半空:“這話從何而來?”
“郭榮讓不善刑名的三相王溥負責此案,又不給王溥呼叫御史臺以及軍巡院的許可權,再加上我朝用兵在即,或許郭榮不想見到禁軍動盪,故而首相範質做出瞭如是推斷。”
李延慶接著又將這情報的來歷完完整整地介紹了一遍。
李延慶的情報自然是從馮吉那得來的。
而馮吉的情報又來自三相王溥的複述。
算來算去,這情報到李延慶手裡時已經算是三手貨了。
不過雖說這情報有些震撼人心,但也不至於被依次添油加醋。
畢竟經手人都算靠譜,馮吉也沒有向李延慶誇大其詞的意義,兩人現在已經可以算是一根繩上的螞蚱了。
兩人都是審時度勢的聰明人,沒費多少口舌就確立了同盟關係。
不過這個同盟關係是有高下之別的,馮吉仰賴李延慶的經濟支援,權位上也遠遜於李家,在同盟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倒有些意思,三郎如何看待範相公這推斷?”問罷,安清念將脆甜的新鮮棗子放入口中,轉頭望向八角涼亭外的深黃秋景。
“我朝的確用兵在即,若從這方面考慮,範相公的推斷不無道理。”李延慶的目光也隨之轉向庭外。
庭院鋪滿了深秋的落葉,彷彿金色的海洋。
安清念望著滿庭落葉,輕嘆道:“這是否太過無情了些,況且除掉幕後主使者豈不是能夠祛除禁軍中的隱患?反而能令禁軍愈發穩固?妾身以為這推斷存在不合理之處。”
王樸的經歷在此時堪稱傳奇。
他出身寒微,屢試不第。
但又屢敗屢戰。
終於在四十四歲那年高中狀元。
成為狀元郎後,王樸立刻受到了時任宰相楊邠的垂青,他的仕途可以說是一片坦途。
這年頭進士一年都只有寥寥數個,狀元那還了得?
但王樸覺察到了後漢朝潛藏的危機,婉拒了楊邠招攬,選擇歸隱故鄉。
果不出他所料,僅僅一年後,楊邠就被後漢隱帝劉承祐所殺,依附於楊邠的一眾門客也被劉承祐斬草除根。
王樸逃過了一劫,這令他名聲大漲。
待到郭威建立周朝,立刻召小有名氣的王樸入朝為官。
王樸也不推辭,接受了朝廷的徵召,投身到了郭威養子郭榮的帳下,任鎮寧軍節度掌書記。
在他進入官場的第三年,郭榮從郭威手中接過皇位,而王樸也以幕府舊臣的身份入主開封府,就任知開封府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