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明亮的油燈,李延慶心中不由生出一個想法:若是自己尚未結婚,豈不是有機會與符家結姻?
李延慶並非對妻子安清念有任何不滿,他連符小娘子的面都沒見過,這個想法純粹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
單從政治上看,符家的勢力遠比安家要龐大,是更為優秀的聯姻物件。
不過這純粹只是想想罷了,李家現在適婚的三兄弟都“名花有主”,總不能休了原配去迎娶符小娘子。
欸,好像李家確實還有個沒結婚的子嗣......李延慶腦海中突然冒出一個名字:四弟李延德,他不是還沒成親嗎?
李家老四李延德,乃是李延慶叔父李重讚的獨子,目前在烏衣臺內執掌資訊部。
李延德是個工作狂人,入職烏衣臺以來幾乎月月出差,參與了烏衣臺十餘個地方分部的建設,是李延慶最為得力的干將之一。
雖然只比李延慶小了半歲,但李延德卻一直沒有婚娶。
按照李延德的說法,他乾的工作見現在不得光,婚娶這事情還是往後延一延,再說他還年輕,不著急。
有了合適人選,李延慶心中頓時盤算起來:
李家這樣的優質盟友,符家應該是難以拒絕的,李家只要表露想要結姻的姿態,符家定然會將李家納入備選目標,自己現在該做的,首先是要迅速聯絡在解州的叔父,讓他派人來符家提親,其次自己應當與符家做更多接觸,把握符家的動向,再者就是要留意有可能的競爭對手.......
等等......李延慶突然想起來,自己四弟的父親,也就是自己的叔父李重贊,他的官職只是區區解州榷鹽使,差不多就是刺史的級別,與身為節度使的符彥卿完全匹配不上。
這就麻煩了......李延慶的面容驟然嚴峻起來,他心中琢磨著:雖然身份無法匹配,但該有的嘗試不能少,至少得先試一試......
打定主意後,李延慶立刻研墨揮毫。
給叔父的信寫好後,李延慶又開始思考另一件要緊事。
那就是出現在大名府的趙匡義。
趙匡義本身並不令李延慶意外。
魏王六十大壽,趙家當然要有所表示,由趙匡義這位趙家老三前來祝壽,再合適不過了。
令李延慶感到意外的,是趙匡義入城後的各種行為。
自趙匡義入城的第二天開始,他就公然與一眾武將代表展開了接觸。
其中不但有韓令坤(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李繼勳(前步軍都指揮使)、高懷德(鐵騎軍左廂都指揮使)、韓重贇、王審琦等趙匡胤親信派來的代表。
還包括郭從義(徐州節度使)、李暉(鳳翔節度使)、王彥超(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等與趙匡胤關係不那麼密切的節度使所派來的代表。
王彥超是洛陽十阿父之一王重霸的兒子,李延慶在洛陽得罪過王重霸,故而沒有拜訪王彥超的代表。
而郭從義、李暉等人都是換過好幾次駐地的老資格節度使,他們與禁軍的關係已經非常淡漠,態度也一向中立:誰當皇帝就效忠誰,其他一概不參與。
這些老資歷節度使派來的代表李延慶都有一一拜見過。
看得出來,隨著郭榮的重病,趙家也開始按捺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