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風起雲湧之際,京中同樣也不安定。
趁著天下武將的目光皆被魏王大壽吸引的良機,朝會上,範質正式向郭榮呈上了他嘔心瀝血的大周刑統。
範質編纂刑統的主要目的,在於為天下官吏提供一部系統且完善的法典。
自唐中以來,唐朝初期所頒行的法典便逐漸落後於時代。
歷朝歷代為補充律法,皆頒佈了大量敕令,並一直沿用至今。
到如今,這些敕令堆積過多,嚴重阻礙了地方官吏斷案的效率,也使得地方斷案錯漏百出。
畢竟沒幾個官吏能夠對浩如煙海的律令體系瞭若指掌。
三年前,河北一樁兄弟二人爭奪五十畝家產的案子竟然鬧到了郭榮案上。
主要原因就在於河北的各級官吏對律令皆是一知半解,而且各朝對類似案件頒發過不同的敕令,以至官吏斷案時各執一詞。
因此,一部整合唐代律法以及各朝敕令的刑統已是迫在眉睫。
範質編纂刑統的次要目的,則在於限制過度膨脹的武將特權。
自唐末以來,武將勢力崛起,不但原本歸屬文官的職權被武將侵佔,就連地方主官也充斥著目不識丁的武將。
不斷膨脹的武將勢力催生出了龐大的勳貴集團。
這些勳貴遍佈各個州縣,自持身份侵吞公權,還魚肉地方百姓,造成了地方動盪。
就在去年,洛陽韓倫案震驚天下。
此獠在洛陽勾結豪強、侵佔民田、草菅人命,洛陽地方衙門卻對此熟視無睹,任由韓倫在洛陽為惡近六載。
直到苦主穆禮諫匭上書,才將此獠之罪行公諸於世。
可即便罪行深重,韓倫依然能用官身抵消死罪,逃過了一劫,只落得個發配沙門島的下場。
範質歷任地方,深感勳貴作惡之痛,認為當以黑紙白字標明勳貴之特權,並給勳貴的特權帶上重重枷鎖。
如此方可將勳貴所造成的危害消滅於未萌。
範質呈上刑統的次日,郭榮就下達詔令,明確在新年之後正式施行,並命名為大周刑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