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樸舉薦的這個給事中高防,是何許人也?
其實,高防與王樸身份相似,兩人皆是郭榮繼位前的幕府舊臣。
郭榮繼位前曾短暫擔任過開封府尹,這是預設的太子之位。
當時,王樸在開封府任推官,另一位幕府臣僚崔頌則擔任開封府判官。
後來崔頌斷獄失誤,被罷去判官之職。
接替崔頌之位的,正是時任開封縣縣令的高防。
高防也因此打上了郭榮幕府舊臣的烙印。
不過在郭榮入主皇宮後,高防卻並未像王樸那般進入中樞。
這年頭地方主官皆是武將,地方武將兩三年就會換一次鎮,前任武將離任,而現任武將未至的這個短暫空窗期,會由文官擔任的知州暫時填補空缺。
這個慣例,是先帝郭威在位時形成的。
郭榮即位後的這三年多里,高防一直在地方擔任知州,輾轉騰挪了七次,也就是在七個州擔任過知州。
李重進離任宋州節度使後,高防還擔任過三個月的宋州知州。
郭榮將高防這位親信外放三年,為的正是將他培養為合格的封疆大吏。
如今周朝將掀起覆滅後蜀的大戰,缺少一位在前線徵調糧草的轉運使,郭榮立刻就想到了此人。
這令一眾文官的期望徹底落空。
不過文官們不敢將怒氣發到郭榮身上,只敢用憤恨的目光射擊提議的王樸。
朝堂上,誰人不知王樸是郭榮的喉舌?
“陛下,臣推舉給事中高防擔任西南面水路轉運使。”王樸說罷,轉頭掃視,眾文官不敢與他對視,紛紛垂頭。
御座上的郭榮淡然道:“既然諸卿並無意見,那就這麼定了。”
當天晚上,十幾位五品以上文官集體造訪範府。
如今之周朝,地方封疆大吏皆是武將,政事堂職能殘缺不堪,樞密院權勢滔天,文官集團可以說是要啥沒啥。
現在,好不容易出來個轉運使的肥差,又被郭榮分給了他的親信。
照這樣下去,周朝的文官們怕是永無出頭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