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繼升的視線被李延慶的手勢所吸引,他怔怔問道:“會發生什麼?”
李延慶收回用於演示的右手:“若能將火藥的爆炸收束於一個方向,那自然就能提高火藥爆炸在這個方向產生的力量,你自幼與爆竹打交道,爆竹以紙為外殼,點燃火藥後,紙殼便會被炸散,故而爆竹的威力偏低,但若是將同等份量的火藥放入堅固的竹節中,那麼從竹節口爆發出來的威力,必然比尋常爆竹要大得多。”
馮繼升面露思索,回道:“衙內所言確實在理,這一現象下官小時候就有見過,但並未往這個方向去想,不過又該如何應用這種威力呢?”
“能應用的地方可就多了,就拿當今的炮車來說,笨重且精貴,而且還需要上百人方能發揮作用,若是能以火藥爆炸的威力,將石塊推射出去,那豈不是方便許多?”
李延慶對馮繼升採取的方式是以引導為主,將自己對火器發展歷程的瞭解逐步灌輸給馮繼升。
如今火器的發展還太過初級,得一步一步來,步子邁大了容易扯著蛋。
“還有這種作用?”馮繼升不是不相信,而是從未往這個方向思考過,如今李延慶的構想令他茅塞頓開。
看著馮繼升一副恍然頓悟的樣子,李延慶體驗到了初為人師的快感。
當老師,還是挺有意思的......
李延慶微笑道:“這只是我的初步構想罷了,或許將來會有奇效,但目前最要緊的,還是提升火藥的威力,只有火藥的威力提升上去了,種種奇思妙想才能成為現實。”
“提升火藥的威力,該從哪些方面著手?”馮繼升一臉的好奇。
作為火藥方面的專家,馮繼升自然也想過該如何提高火器的威力。
不過馮繼升並未從火藥的配方上著手,他的想法是增加火藥的用量以提升爆炸的威力。
李延慶徐徐說道:“如今之火藥,主要由硝石、硫磺以及木炭按照五比三比二的比例構成,而後再加入些助燃的樹脂,這樣的火藥,爆炸威力有限,主要靠爆炸後散落的樹脂與硝石燒傷敵軍,我想,若要提升火藥的爆炸威力,首先就要改良這個配方,樹脂等雜質可以剔除,只留下硝石、硫磺與木炭三者,而這三者的比例應當就是提升威力的關鍵。”
為了加速火藥的研發程序,在行軍南下的途中,李延慶對此時的火器做了深入研究。
李延慶不但一一查閱了煉丹家們的著作,對軍中流行的火藥配方也是瞭若指掌。
受益於李家在軍中的深遠影響力,李延慶研究火藥可謂是一帆風順,並未碰到絲毫麻煩。
在李延慶看來,此時的火藥研發絕對走偏了方向,不往提升爆炸威力去走,反而去追求爆炸後的灼燒,這完全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要提升火藥的爆炸威力,自然就要從火藥的配方著手。
不過對於如何改進配方,李延慶現在並沒有一個具體的方案。
畢竟配方的改良不是動動嘴皮子或者動動腦子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經過千百次的試驗才能見成效。
“改良配方,需要進行大量試驗,要等戰事結束返回開封,下官才能有這個空閒。”馮繼升躍躍欲試,但繁重的公務令他只能將試驗延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