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正上一章的錯誤,羊馬牆前方並非壕溝,應該是護城河。)
郭榮此次攻取濠州,吸取了當初飲恨壽州城下的慘痛教訓,並未採取四面齊攻的方式。
濠州城北的水寨,以及濠州南門,是周軍此次的主攻方向,東西兩道城門僅做牽制和佯攻。
郭榮的計劃是從南北兩面同時發動進攻,讓城內守軍首尾不能相顧。
城北水寨的進攻,由郭榮親率殿前司及水軍負責。
李重進則領五萬侍衛步軍,擔負進攻南門的重任。
濠州城南面一馬平川,李重進將本營設在了濠州南門外五里的農田裡。
五萬士兵抵達城南,第一件事情就是修營寨。
自唐朝中後期以來,為應對連綿不斷的戰事,士兵的職業化程度越來越高。
漢唐時期,常日為民,戰時為兵的情景已是一去不復返。
李重進麾下這五萬侍衛親軍皆是脫產的百戰精銳,僅用時一個下午,龐大的營寨就已初步完工。
黃昏之際,李重進與李延慶皆身披甲冑,登上剛剛修好的三丈高望樓,眺望北面濠州城。
李重進打量了一陣,伸出手,指向護城河後的羊馬牆:“這便是我與說過的羊馬牆,這郭廷謂不愧是郭子儀的後人,羊馬牆修的是恰到位置。”
下淮南的這一路上,李重進幾乎每日都在教導三子領軍的技藝。
縱觀李重進這二十多年戎馬生涯,一大半的作戰時間他都在城下啃磚頭,也就是攻城。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經過數千年演變,在唐末五代已趨近巔峰。
按照歷史的原本走向,火器將在宋朝中後期登上歷史舞臺,並極大地改變戰爭的樣貌。
但在當下,仍是冷兵器為主的時代。
冷兵器時代發展到巔峰後,運動戰與野戰出現的頻率越來越低,戰爭的雙方通常圍繞一座座營寨或是城池來展開攻防。
唐末亂世開啟後,各節鎮互相攻伐,守城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一座座堅城拔地而起。
防備森嚴的高大城池,是每一位攻城將領的噩夢。
自李重進從軍以來,他打過最多的仗,就是攻城戰,最擅長的事情自然也是攻城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