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進寫給朱元的信,當然就是他制定的作戰策略。
其中的一小部分。
目前,朱元還只配看他該看的那一小部分。
楊玎雙手接過信,視若珍寶地放入懷中,與李重進拜別後,火速趕赴北麓的朱元大營。
待到楊玎離去,吳觀有些擔憂地問道:“相公,朱元倒戈如此之快,這是否有可能是偽唐的將計就計?”
在李重進寫信的時候,吳觀一直在思考。
這一切,有沒有可能是南唐設下的一個巨大騙局?
事情的進展實在太過順利,吳觀反而隱隱有些擔憂。
若是李重進的離間計早就被南唐識破,而南唐方將計就計,讓朱元假裝投降,誘使周軍主動出擊,並提前設下埋伏,那周軍豈不是將會遭遇慘敗?
這種情況不是沒可能。
朱元對周朝的仇恨人盡皆知,這可是破家滅門的血海深仇。
然而朱元倒戈得卻如此之痛快,這就由不得吳觀不多想。
“將計就計?你是說李璟和朱元合夥算計我?”李重進雙手抱胸,思忖著說道:“朱元的倒戈的確過於迅速,你的擔憂也不無道理,不過我覺得此事不會有詐,朱元也是真心實意地投降於我。”
吳觀依舊憂慮:“此計太過複雜,若有萬一,後果不堪設想...”
俗話說越是簡單的計謀,越容易成功。
而越是複雜的計謀則越容易出岔子。
李重進此番施展的離間計不但時間跨度長、地域跨越廣,牽涉到的各色人物還多,絕對稱得上覆雜。
如此複雜的計謀,其中若是有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那整個計謀都將面臨失敗。
“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此計沒有萬一。”李重進卻甚是自信,他重重往椅背上一靠,徐徐說道:
“這離間計雖看起來複雜,但複雜的其實並非計謀本身,而是施計前的準備,在施展離間計之前,我早就透過烏衣檯布在江寧的諜子,探明瞭宋孫兩黨的黨爭,朱元南逃偽唐的前因後果,以及朱元在南唐的尷尬地位,接著又知曉了李璟優柔寡斷的性格,這才有了離間計的想法。”
李重進的自信,源於情報的豐富。
從軍多年,李重進深知情報對戰局的重要影響。
若非烏衣臺打探到的詳盡情報,李重進絕不可能如此自信,甚至這離間計也很有可能胎死腹中。
頓了頓,李重進接著以輕鬆的口吻碩說道:“施展離間,我們做了什麼?使李璟對朱元起疑,不過只用了兩封信罷了,其中一封還是朱元寫給我的,你莫非覺得這計謀很複雜?
離間計輕鬆成功的根源,在於南唐黨爭的激烈,也在於李璟從一開始就不完全信任朱元這位北人,他本來可以不任用朱元這位文人來領兵,但為了平衡兩黨,也為了防範樞密使陳覺,才不得不將朱元安插進了北上援軍,只要我們能把握住根源,再巧加挑撥,離間計的成功便是水到渠成。”